埃及专利局对西班牙专利商标局进行访问 辽宁省传统工艺展展示非遗项目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欧盟研究显示盗版IPTV服务每年产生近10亿欧元非法收入 北京市丰台区多举措推进知识产权保护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 新疆市场监管局抽检方便食品样品4批次 不合格1批次 安徽合肥市抽检食用农产品样品52批次 不合格1批次 中消协:低价营销不能突破底线 北京近半蚕丝被质量不达标 部分未见一根蚕丝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抽检,8批次产品不合格,看看都有啥! “奥运标志”保护离不开法律规制 11类产品上今年重点打假名单 我国林业植物新品种授权数量破千件 我国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业务全面实现电子化 江苏常州市知识产权局举办线上“企业上市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培训 广州海关今年以来拦截侵权货物237万件 山东:严厉查处平台经济、原料药、知识产权等领域垄断 广东省广州市质监局抽查4批次牙刷产品不合格1批次 在澳大利亚销售产品 知识产权不可忽视 湖北省黄石市市场监管局:7批次餐饮具检出大肠菌群 在数字化时代加强期刊版权保护力度 消费升级,打假更需持续出重拳 我国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成效显著 北京24批次食品上黑榜 防腐剂超标占多数 美国扁桃仁假冒大杏仁 被指是利益作祟 谷歌与腾讯达成专利交叉授权许可协议 福建省检察机关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 国内最大山寨兵马俑群陷侵权纠纷 夫妻档开漆厂创业失败 制售假“名牌”骗财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1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欧盟商业秘密改革迈进一步 印度与巴基斯坦争夺巴斯马蒂香米地理标志 福建省永春县“中国香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揭牌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数字创意:经济新动力遭遇侵权盗版之痛 三星折叠手机专利曝光 有点像Surface Book 高通全球高级副总裁赵斌:防止假借创新之名行侵犯知识产权之实 山东省青海省食药监局: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紧握时代脉搏 迈上知识产权成才路 5G专利或成手机厂商必争之地 沪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5年2次以上”将从重处罚 信息企业成我国PCT专利申请主要力量 安徽合肥市蜀山区抽检4类食品55批次样品 不合格1批次 INTA和EFF在法庭之友书面陈述中支持The Slants 宁夏年度专利申请量首次破万 广东省质监局抽检24批次网售电风扇产品3批次不合格 辽宁大连市中院发布新规 商标权传播权纠纷案适用要素式审判 陕西西安市未央区市场监督管理局: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上海:“欧普”等8批次燃气灶不合格

工人日报:当心引发“雪崩”的那一片“雪花”

从“狼来了”的故事到“塔西佗陷阱”,都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信用透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一旦一个人或组织失去了信用,不论做的是坏事还是好事,都会被认为是坏的。“让消费者少一分担心,多一分放心”,才能真正用信用激发消费潜能,为美好生活的蓝图增添更多亮色。

据3月26日《法制日报》报道,近日,中国消费者报社发布的《2018年度消费维权信用状况数据分析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间,虚假宣传、假冒伪劣问题在总体消费投诉中占比接近11%,同比有所增长。专家认为,坑蒙拐骗、虚假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与经营者的社会信用密切相关,我国信用治理制度诸多“短板”亟须补齐。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央行相关负责人曾用“丈母娘挑女婿要看征信报告”的说法,形象地表达了信用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然而现实中,失信行为多发,比如个人层面的“霸座”、老赖,企业层面的电信运营商“无限流量”虚假宣传、共享经济企业押金难退等。此外,数据显示,失信行为多体现在虚假宣传和假冒问题上,主要集中在食品、销售服务、服装鞋帽、保健品、家居用品等五大行业。

这些年我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取得进展,联合惩戒措施和机制发挥的效用不断扩大。然而,同时也存在刷单炒信、海淘高仿充作正品等涉嫌违法的乱象,阻碍着消费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究其原因,缺乏外在约束是一个重要原因,如在较为新兴的电子商务领域中,电子商务法出台前,监管和法律法规的某种缺位一定程度上使得刷单、虚构物流信息等行为广泛存在;还有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的原因,随着消费模式不断更新变化,消费市场特别是网络市场出现一系列透支信用、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新情况,越来越凸显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同时也有企业信用意识欠缺的原因,比如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用以牟利、保健品市场夸大宣传、预付消费领域的“跑路”,等等。

对于企业、行业发展而言,信用是无价之宝。国外知名企业无一不把自家信用摆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精心呵护。相反,以小黄车退押金事件为例,千万用户几乎一夜之间选择退押金,除了从众心理外,企业平常的退押金“秒变”购买优惠卡、月卡等不诚信套路多次被曝光,或许也是造成“雪崩”的一片“雪花”。

不久前,中消协公布2019年消费维权年的主题是“信用让消费更放心”,这是对消费领域信用体系的呼唤,也是对放心消费环境的期盼。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重视信用、打造信用、提升信用的良好风尚,既是亿万消费者的共同向往,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设立信用监督管理司,我国一直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以大数据为依托的统一的、综合的信用评价体系显得尤为迫切。针对随着消费模式不断变化,失信行为在表现方式、行为手法上花样翻新,导致监管治理难度增加,暴露治理“短板”,这些都需要从技术上、制度规范上“补课”,用机制约束商业失信。

从“狼来了”的故事到“塔西佗陷阱”,都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事实——信用透支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一旦一个人或组织失去了信用,不论做的是坏事还是好事,都会被认为是坏的。

“让消费者少一分担心,多一分放心”,才能真正用信用激发消费潜能,为美好生活的蓝图增添更多亮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