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瑞士从“盗版观察名单”中移除 浙江省食药监局:1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陕西西安市灞桥区抽检6类食品38批次样品 不合格6批次 大数据打假,不仅仅要靠堵,更要靠疏! 2021年越南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工作总结 山东东营垦利法院多措并举保护知识产权 优化营商环境 广西举办2018年企业知识产权实务培训班 河北省衡水市抽检9大类食品 8批次样品不合格 日媒称中国迅速迈向知识产权强国:中美两强时代来临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美国专利诉讼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工商分局多措并举助推“无假冒伪劣商品城市”创建 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监测警示公告 湖北武汉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2批次不合格 问题茶叶半年16次上黑榜 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深圳市监为中小企业“输血” 2020年我国将建成20个左右知识产权强市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抽查52批次日用陶瓷(陶瓷餐具)产品 不合格5批次 广西市场监管局抽检氧化铝及其他铝制品3批次不合格 网红售假一再发生谁之过?化妆品与箱包成重灾区 英特尔加入苹果与高通之间的专利大战 安徽省质监局抽查:6组食品相关产品(塑包)样品不合格 广东省茂名市市场监管局:4批次餐饮具检出大肠菌群 加强对传统资源的法律保护 八部门深入推进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 印度驳回辉瑞公司治疗关节炎药品的专利申请 丰田专利数量连续四年领先 推进向移动出行公司转型 美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认为沃克程序要求不源自专利法 夏普IGZO商标被法院判定为无效 湖南株洲市市场监管局: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知识产权服务业首次被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企业应构建网络知识产权的全网保护 印度一行业战胜中国 却生产假货惹怒美国 质检总局组织开展春节前大型游乐设施专项检查 江西南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通报28批次不合格食品 美宣布启动欧盟—美国《隐私保护框架》认证程序 河南平顶山:检察官、律师疫期同办知识产权认罪认罚案 贵州省食药监局:1批次调味品和1批次糖果制品不合格 安徽省食药监局抽检蔬菜制品76批次样品不合格3批次 别让专利拖住企业营利的后腿 食用农产品及大宗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名单 创造性技术启示判断中技术方案的整体考量 韩国与越南将延长专利审查高速路项目 江西景德镇海关“龙腾行动”助推陶瓷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日本虎牌发打假公告:京东自营售假 目前仍营业 国家药监局通报7批次药品不合格 知识产权,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增长新引擎 “区块链+影视”开启文化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 韩国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知识产权有保护 企业才愿意在农业创新上投入

“电商特供”,特供伪劣产品?

在投诉平台搜索“电商特供”“电商专供”,便会发现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从直播间买入的皮鞋易开胶、鞋底易开裂;在线上自营店订购的婴儿纸尿裤透气性差,导致孩子起皮疹;官方网店的衬衫材质薄、不耐穿……一些电商特供产品失去原有优势,与质量低劣画上等号,成了高品质商品的“缩水版”。(1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网购时代,不少消费者习惯于先到线下实体店挑选商品,再到网上厂家自营店下单购买。在潜意识中,许多人都觉得“同一个厂家的东西,网上买更便宜”。然而,“买的没有卖的精”。看起来捡了便宜,买到的却很可能是劣质的“电商特供”产品。

“电商特供”产品,本是顺应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新零售模式,为电子商务量身打造的商品。网购压缩了商品供应链,大幅度降低成本,“电商特供”产品主打“价格优惠”,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一些电商平台出于营销宣传的考虑,也会主动与厂家合作,订制一些特定型号的商品,只供网购用户,增强平台的影响力。

不过,一些“电商特供”产品在实践中变了味。有的企业在刻意压低产品售价的同时,在某些零部件上做手脚。对于这些,消费者防不胜防。许多型号“电商特供”产品只在网上销售,消费者难以与实体店的产品质量进行比较。再者,“电商特供”的猫腻往往比较隐蔽,比如冰箱的发泡层厚度薄一些,面板使用的钢板质量差一些,机器的电源线短一些。这些区别,消费者只有在使用过程中才会逐步发现。

“电商特供”暗藏猫腻,是一场没有赢家的零和博弈。首先,消费者毫无疑问是输家。只是冲着网购的低价而去,不成想商品的质量也打了折扣。不仅严重影响消费体验,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还会危害消费者人身安全。其次,企业看似从中渔利,却是杀鸡取卵,最终损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在上当受骗后,势必对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产生负面评价,拒绝继续购买相关产品。此外,“电商特供”也让电商躺着中枪。一些消费者怀疑是企业和电商平台合伙欺骗消费者,进而对网购用脚投票,影响电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货真价实的“电商特供”才能产生双赢的效果,试图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只能造成双输。不仅“电商特供”会渐渐无人问津,线下实体店的销售也会受到影响,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企业必须认识到,电商销售渠道之所以低价,主要是没有店租,以及减少了流通环节,不能因此对网购消费者另眼看待,随意偷工减料。

此外,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针对特供产品提供相应的定制监管。日前,全国多地集中开展2022年春节期间打假专项行动,对电商特供等畅销品加强监督抽检,依法严厉打击电商平台虚假宣传等行为。像这样的监督检查应该制度化常态化,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商品立即停止销售,全面清理,并计入企业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开,对于涉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更要依法处罚。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经营同样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消费者权益。只有用严格监管让企业和电商平台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源头规范“电商特供”,避免沦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