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3单位上榜全国版权示范单位、示范园区 四川针对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出台《意见》 激励当事人诚信举证减轻举证负担 广东省质监局抽查17种电商产品 两成实物质量不合格 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3批医疗器械产品不符合标准规定 江西省质监局抽检产品9批次质量不合格涉及电风扇、细木工板 河南省周口市食药监局: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知识产权:铺就创业创新阳光大道 5G,移动通信网络的下一个专利战场 法国企业以次充好 长期向慈善机构供应“假牛肉” 厄瓜多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成功举办 广东江门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 陕西省食药监局抽检4类食品92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英国与越南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保护知识产权,重振内容行业 安徽黄山市抽检:标称黄山市碧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祁门红茶不合格 吉林长春市抽检19类食品702批次样品 不合格6批次 福建泉州: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品牌价值持续领跑 假种子案的产生,不能止于就事论事 新疆乌鲁木齐知识产权法庭: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提升审判质效 七部门联合印发《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广东中山食药监“双节”前月饼抽检:未发现假冒香港品牌月饼 上海青浦区市场监管局抽检六大类食品130批次样品不合格3件次 谁在毒毛巾事件中“助假为虐”? 江苏省工商局抽检60批次PVC-U管件合格率为41.67% 韩国知识产权局介绍2022年将发生的制度变化 法国文化部长领头呼吁欧盟改革著作权法 生鲜乳“7年100%合格”能否打动消费者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1批次“寧夏红”枸杞酒不合格 国家质检总局:要揭露一批行业质量违法潜规则 加州葡萄酒厂诉竞争对手侵犯其商标权 国家实验室:发明创造的重要力量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杨雄年主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育种创新 江苏苏州高新区做活文章 全国22%发明专利在此审结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1批次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无版权国产动画抄袭因政府补贴?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近两年共审结案件4124件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3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长豆角等3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巴拿马专家介绍在该国进行商标备案的重要性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网站开通“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专栏 广东省质监局抽检20批次电动自行车用电池9批次不合格 苹果爆炸手机陷序列号罗生门 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重庆市南川区市场监管局抽检85批次食品 1批次油炸花生米不合格 湖北恩施州市场监管局抽检电取暖桌等产品29批次不合格 山东省泗水县市场监管局抽检137批次食品 7批次不合格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市场监管局抽检40批次食品 4批次不合格 摩拜现“侵权门”:莫让“伪创新”毁了共享单车行业 “质检利剑”酒类执法打假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江苏省常州市质监局抽查40批次学生校服产品不合格2批次 Facebook或反诉雅虎以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专利侵权诉讼中产品委托加工方的责任

——福建高院判决李某诉厦门尔升山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

裁判要旨

委托加工的产品涉嫌侵犯他人外观设计专利权,虽然委托方并不参与该产品的直接生产,产品的外观亦是由加工方所提供,但由于该产品上印制有委托方的商标,产品合格证上亦只载明了委托方的信息,仍应认定委托方的身份属于产品生产商。

【案情】

原告李某拥有一项“背包”外观设计专利权,其发现市面上的一款背包产品外观与专利产品相似。经查,该产品合格证上标明的厂家信息为厦门尔升山贸易有限公司,产品上的商标亦为该公司所有。李某遂以该公司构成专利侵权为由提起诉讼。被告辩称,被诉产品是在专利授权日前所生产,不构成专利侵权。被告还主张,自己是一家贸易公司,并无生产资质,提交了合同证明被诉产品系其委托其他公司贴牌生产,产品的外观样式也是由加工方设计,故其并非被诉产品的实际生产商,而是销售商,有权主张合法来源抗辩。

【裁判】

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为被诉侵权产品的销售商,虽然该产品落入专利保护范围,但由于是在专利授权日前所生产,故其行为并不构成专利侵权。遂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案件宣判后,原告不服提起上诉。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实施了生产行为,一审认定被告为销售商不当,予以纠正,但判决结果并无不当,予以维持。

【评析】

本案虽然最终是以被诉产品在专利授权日前生产为由,认定被告不构成专利侵权,但关于被告的行为是生产行为还是销售行为的定性仍然是争议的一个焦点,一、二审对此认定并不相同。对被告的行为进行准确定性,将涉及到被告能否援引合法来源抗辩免除赔偿责任这一关键问题。

1.产品上展示的信息可以用来认定生产商身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产品侵权案件的受害人能否以产品的商标所有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的批复》指出,任何将自己姓名、名称、商标或者可资识别的其他标识体现在产品上,表示其为产品制造者的企业或个人,均属于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的“产品制造者”和产品质量法规定的生产者。因此,在一般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如果被控侵权产品已经在铭牌、合格证等产品标识上明确标注了诸如生产企业名称、商标等能够据以确定制造者身份信息的,则在无充分相反证据的情形下,通常可以认定该对外标注信息的企业即为专利法所界定的被控侵权产品的制造者,如果该产品构成知识产权侵权,则由该厂家对此承担相应的侵权法律责任。具体到本案,被诉侵权产品上印制的商标权利人为被告,产品合格证上标注的也仅仅是被告的相关信息,无论是从一般消费者还是从产品质量管理的角度来说,都应认定被告就是法律意义上的生产商。

2.委托加工关系体现了委托方的生产意思。被告在庭审中辩称,专利法意义上的制造者应当对被控侵权产品已具备专利技术方案这一客观事实,具有主观上的意愿或客观上的行为。而本案中虽然被诉产品对外所公示的信息均指向被告,但在被告能够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只是委托他人进行贴牌生产,产品的外观并非由其设计的情况下,应当认为被告的行为并不构成实施涉案外观设计专利的行为。笔者认为,被告的理由实际上混淆了物理意义上的生产行为与法律意义上的生产行为的区别。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的需求和发展,委托加工、定牌加工相当普遍,这种生产模式下,委托方虽然没有直接进行产品的生产,但仍然在主观上体现了生产的意思表示,只不过直接的生产行为是由加工方在接受委托方的指示后所实施。特别是本案中,被诉侵权产品上印制了被告的商标,产品合格证上也载明了被告的企业信息,这也可以进一步佐证被告具有对外显示其就是该产品的生产者的意思表示。另外,根据二审查明,虽然被诉产品的外观是由加工方设计提供,但对于最终选用何种产品外观进行生产,则仍然是由被告在加工方提供的多种方案的基础上选择确定的。这进一步证明了被告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物理生产,但以其主导性间接参与了生产过程。

3.内部约定不能成为免责的抗辩理由。本案中被诉产品的外观设计方案或技术要求虽然来源于加工方,但这属于被告与受其委托进行贴牌加工生产的加工方之间的内部的合同约定,只对贴牌委托方、加工方内部分担责任时具备法律意义,不能据此成为被告主张其并非生产商的抗辩理由,作为委托方的被告不能以其未直接制造专利产品而主张自己不是制造者。如果按照被告的观点,委托方只要能够证明被诉产品并非由其生产,其与加工方之间存在特别约定就可以免责,则可能造成委托方疏于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不当减免其知识产权防范风险。另外,如果委托方不承担直接侵权责任,权利人还需另行提起对加工方的诉讼,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权利人的讼累,不利于权利人正当维权。综上分析,二审认为本案中被告并非被诉侵权产品的销售者而是生产者并无不当。

本案案号:(2018)闽01民初414号,(2018)闽民终1369号

案例编写人: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蔡伟张丹萍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