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德:把品牌经济作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 商标被抢已成路障 主动维权做“清道夫” 安徽严打互联网销售假冒国内外知名品牌行为 安徽省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3批次罐头食品抽检不合格 央视3·15晚会集中点名不合格产品 四闽企上黑榜 韩国知识产权局:加氢站技术的提高加速氢能汽车普及 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推动安徽马鞍山高质量发展 第四期农业植物品种测试技术培训在儋州举行 湖南永州以知识产权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绿箭”与“神剑”商标之争 海南万宁未发现西瓜种植户违规使用农药 样本检测合格 欧盟知识产权局:15%的假冒商品侵犯意大利公司版权 发改委:我国将以知识产权推动制造业升级 互联网+时代,品评品牌魅力 土耳其对数字版权侵权行为进行打击 Windows 10中国份额奇低:都是盗版害的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市场监管局:1批次速冻调理羊肉抽检不合格 国家网信办发布新规 重拳整治账号乱象 浙江金华新增两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食药监总局公布粮食及粮食制品抽检结果:两批次产品不合格 网店制假售假 “格式灯饰”假冒品牌卫浴被扣 三星专利发明:可投影虚拟键盘可拍摄360°视频 “傍名牌”总得有个法子治 31家违法违规网站被关 涉网络敲诈有偿删帖 知识产权“一窗通办”!这个山东济宁工作站,即将成立 食药监总局:60批次祛斑类化妆品非法添加 “360贷贷网”域名被法院裁定冻结 与360公司无关系 晶科电子与丰田合成达成白光LED专利授权协议 山西抽查电饭锅质量广东欧格尔电器再上黑名单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抽查50批次产品 4批次不合格 曼联拥1328注册商标 红魔引援全球买单 今年下半年吉林省将向公众提供侵权假冒案件信息数据查询服务 质检总局:智能坐便器产品抽查合格率为82.4%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部分文具产品质量存在问题 广西食药监局曝光食品不合格名单 买糕点要看仔细 "巧克力"包装为巧克力味食品 被曝含代可可脂 江苏省南通市食药监局: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这些牌子的黄花菜、湿粉条不合格 芬兰发布对华学术合作的政策建议 陕西上半年获授权发明专利4586件 增幅居全国第三 知识产权学习班在浙江宁波开班 陕西局开展第五届跨国采购洽谈会知识产权执法维权工作 多家出口优势企业联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日本批准《植物品种保护和种子法修正案》 河南人家门口注册商标 最快6个月就能领证 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牛肉检出克伦特罗 来论|“海底捞”注册“池底捞”,治理傍名牌不能仅靠防御商标 4款口罩经鉴定为假冒商品 江苏启东一门店销售口罩被责令召回 2017年盗版电视使分销商亏损40亿美元 食品安全需要大家一起“较真”

“种苗”ECFA与两岸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推介会在厦召开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胶州秧歌:行乞艺术扭进“非遗”》,如果您对胶州秧歌:行乞艺术扭进“非遗”感兴趣,请往下看。

日前,第三届中国秧歌节在胶州市举行,11支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秧歌队伍与当地民间秧歌团队,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儿”,为广大观众献上了一场场民族秧歌艺术的饕餮盛宴。曲终人散,喧腾的秧歌调慢慢沉寂下来后,作为首批省级非遗的胶州秧歌代表性传承人胡志蕴老人,向记者讲述了胶州秧歌的兴衰往昔。

海运文化熏陶下的行乞艺术

“听见锣鼓点儿,搁下筷子搁下碗;听见秧歌唱,手中活儿放一放;看见秧歌扭,拼上老命瞅一瞅。”胶州秧歌又名“地秧歌”、“跑秧歌”,在民间俗称“扭断腰”、“三道弯”,与海阳秧歌、商河鼓子并称为山东三大秧歌。由于发源于民间,胶州秧歌和很多民间曲艺一样,发祥时间已很难考证。

胡志蕴老人今年已是79岁高龄,她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在胶州广为流传的故事:清朝初期,胶州包烟屯村(今胶州市马店镇东小屯村)马、赵两姓人家逃荒关东,为填饱一家老小的肚子,他们不得不卖艺谋生,用家乡民间“三道弯”边唱边舞。家中的老头敲着花鼓,儿子耍着“横天棍”,儿媳妇和孙女舞着手中的团扇和彩巾,老婆婆则背起装有钢针、绒线以及妇女用品的“翠花包”,沿途叫卖。20年后,历尽坎坷的两家人重返包烟屯后,将流浪途中学到的外地艺术形式和胶州当地的风土人情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些简单的舞蹈程式和具有胶州地方色彩的小调,经过数代人的打磨之后,到清朝中期逐渐成为定型的舞蹈秧歌。

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虽然动听,但在学者们看来,这也只能算得上一个传说。“由于元杂剧大家王实甫创作的《西厢记》,反复使用和胶州秧歌剧一样的曲牌,因此舞蹈理论界认为,胶州秧歌剧与《西厢记》是在同一个时期并存的艺术表演形式。”胡志蕴老人认为,这种分析不无道理,秧歌起源于农业劳动,是南方劳动人民插秧所唱的劳动小曲。北方之所以会有南方秧歌,是因胶州属宋元时代中国北部经济最繁荣的重要通商口岸之一,在胶州与南方商业贸易密切往来的同时,南方的秧歌等文化艺术形式也随之传到了胶州。胶州秧歌应该是集江南地方曲调与北方杂剧精华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战乱民不聊生时期,将秧歌作为破产穷人行丐谋生方式是事实,但这种早期秧歌也会受到当时业已形成的社会文化的影响。

据乾隆版《胶州志》记载:“上元,张灯火,陈杂剧,喧闹竟夜。”该志成书于1752年,而此前胶州境内却并无任何杂剧流行的记载。据此分析,志中所记载的“杂剧”,指的应该就是胶州秧歌剧或高跷秧歌杂耍。

历经百年演变,1863年,胶州秧歌的舞蹈、唱腔、伴奏都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程式。胶州秧歌,也由舞蹈秧歌向小戏秧歌逐渐转化,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因演出多在地头、空场等,也被称为“地秧歌”、“跑秧歌”。

文武秧歌高唱对台戏

1864年,胶州马店中村的纪鸣珂、殷洪琴将一个赌鬼怕老婆的真实故事改编成口头剧本《裂裹脚》。同年冬,马店镇楼子埠村的刘彩打破了秧歌家传村传的框子,从各村挑选出较有名气的秧歌演员聚集于楼子埠,切磋排练《裂裹脚》,食宿皆由刘彩供应,这种形式也被他们称为“安锅”。这出戏演出后引起强烈的反响,刘彩也被看做是小戏秧歌的鼻祖。

民国九年(1920年)秋,已是花甲之年的胶县(1918年—1987年胶州改叫胶县)后屯村秧歌爱好者陈銮增,别出心裁地将武功恰到好处地融入以表演见长的文秧歌之中,创立了独树一帜的武秧歌。自此,胶州秧歌被分为文、武两个流派:“文秧歌”,又称“北路秧歌”;“武秧歌”,又称“南路秧歌”。

武秧歌令看惯了文秧歌的观众耳目一新,陈銮增瞅准时机“招兵买马”,到胶县各村镇巡回演出。民国十六年(1927年),陈銮增率领武秧歌首次闯进县城,在南关窑头街安锅排演。据记载,刚“进城”的秧歌就抢来了梆子、洛子、京戏、肘鼓子等之前备受追捧的剧种的观众,连以前瞧不起秧歌的“范、孙、法、王”四大家也主动邀请秧歌班到家中演堂会。1928年,应天后宫戏楼、海庙戏楼、城隍庙戏楼三大戏楼的先后邀请,秧歌由广场走向舞台。

据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胶东村老艺人唐振敬生前回忆:武秧歌进城很受百姓欢迎。陈銮增的班子在城隍庙戏楼连演数天,观众场场爆满。演出结束后,几家有名的乡绅地主都争着邀请去自己家里演堂会,相互争执打起架来。有一家姓范的地主,趁打架之际,偷偷地把戏班的戏箱子拉走……

武秧歌风生水起,文秧歌也不甘拜下风。他们努力在“文”上下工夫,除唱腔、音乐、化装、剧目作了一番调整之外,并专人去苏州购置戏装,旦角演员一律“包大头”。不久,文秧歌也开进了县城,与武秧歌唱起了对台戏。

文武两派经过十余年的竞争后逐渐融为一体,既保留了文秧歌的妩媚抻展,又加进了武秧歌的粗犷豪放,把秧歌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胶州秧歌也在民国时期一度达到顶峰。据统计,胶县境内教习秧歌的安锅点最多时有500处以上。

“七七”事变后,由于日本侵略者进攻胶东,胶州秧歌渐次陷于低谷,除日寇在大行村的“局子”里豢养了一支秧歌队专供“欢迎”、“欢送”、“宣抚”之用外,锣鼓之声不再相闻。

1948年,锣鼓喧天,唢呐声声,秧歌队翩翩起舞,欢迎人民子弟兵开进县城,胶州秧歌也得以重见天日。

走出“锅门口”一炮而红

在胶州秧歌中,“翠花”、“扇女”、“小嫚”女角非常重要。但在解放前,胶州秧歌只有男性表演,女性角色均由男演员男扮女装。直到1952年,被誉为“全才”的胶州秧歌第五代传人李敬贤发现了天赋极高的胡志蕴,并收为弟子,胶州秧歌旧貌换新颜。在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名不见经传的胶州秧歌也走出了“锅门口”。

1957年3月,胶州秧歌队赴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民间舞蹈调演”,胶州秧歌颇受赞誉,并受到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但真正让胶州秧歌走出去、红起来的,是参加“青岛市1959年群众文艺创作会演”。当年饰演“扇女”的胡志蕴老人回忆,那是胶县1958年改属青岛市后首次参加全市会演,县里上上下下都非常重视,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强化训练。

1959年2月,会演在曾号称“华北第一”的青岛影剧院举行。“三弯、九动、十八态”的秧歌艺术征服了观众,掌声经久不息。在接下来的演出中,胶州秧歌都成了压轴戏。此次会演,胶州秧歌获得了一等奖。

“那时,青岛影剧院、中山路各大照相馆玻璃窗的橱窗里,都摆着胶州秧歌的大幅剧照,过路的人都要停下来看上几眼。”胡志蕴老人说,为了让更多的青岛市民看到胶州秧歌,组委会安排胶州秧歌在正月十五当天到繁华的中山路上表演。上午九时,锣鼓唢呐声响起,胶州秧歌队从大窑沟开始翩翩起舞,一路向南扭,进入中山路,直达栈桥……

会演结束后,同年4月,青岛市文化局以胶州秧歌为主体组成青岛市红旗歌舞团,在永安大剧院、海员俱乐部等30余家单位巡回演出。

1959年,应山东电影制片厂之邀,《胶州秧歌》被拍成长约30分钟的纪录片,在全国各地放映。此后,胶州秧歌名声大振,不仅经常受邀参加各级调演,还有许多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的编导、专家、留学生慕名来胶州学艺。

1992年10月,胶州市举行首届“胶州秧歌会”。2006年,胶州秧歌先后入选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胶州秧歌会升格为“中国秧歌节”。之后,胶州秧歌又成功走出国门,秧歌已经成为胶州市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

(编辑:肖悦)

好了,关于“秧歌”胶州秧歌:行乞艺术扭进“非遗”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