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抽检网售儿童、成人服装56批次不合格 安徽合肥市抽检粮食加工品247批次样品 不合格1批次 浙江湖州市德清县市场监管局: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重庆彭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5号) 美丽的“代价” 真假玻尿酸调查 印度的肯亚库玛利丁香被授予地理标志保护 太原启动“剑网2015”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 江苏南通市抽检学生书包、作业本、绘画水彩笔、铅笔共40批次 1批次作业本不合格 不怕外卖代办“小动作”,就怕监管“睁眼瞎” 中欧创新政策圆桌会议举行 助力知识产权发展 湖北荆州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1312批次 不合格28批次 版权成果展示智慧中国——第四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侧记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抽检:1批次“虾蛄”不合格 青海:为企业打开一对一的商标受理窗口 抢注“捂脸”商标涉嫌侵犯著作权 智能家居急速扩容企业标准各异 中日举行第四次经济高层对话 国务院: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 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浙江取消35家企业龙井茶证明商标使用权 华为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起对三星侵犯知识产权诉讼 美国政府机构与亚马逊开展打假行动 荷兰宝华利啤酒在公司标语案中败诉 梅赛德斯-奔驰否认侵犯街头艺术家的版权 破圈“神曲”火爆全网 洗脑可以侵权不行 湖北恩施咸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走进小村乡 国际电影版权交易平台搭在家门口 职业打假不受保护 政府打假须跟上 山东济南用好知识产权“金钥匙”助企纾困 内蒙古两家奶店乳制品抽检不合格 南京鲜馔食品公司三明治抽查不合格 浙江省绍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抽检1批次不合格 江西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220批次食品 不合格20批次 “刷单”“炒信”被规范 商家试探电商法执行首日尺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管局:3批次方便食品不合格 广东核查处置1批次不合格保健品 为陕西今正药业胶囊 河南设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 首期规模3亿元 前三季度安徽省新增商标注册同比增速全国第三 江苏抽检4大类食品 8批次样品不合格 京津冀家居行业首届知识产权保护沙龙金秋之际在津举办 《2013年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培训计划》出台 广东省质监局抽检50批次婴幼儿服饰产品7批次不合格 温州第二批22例失信人曝光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通报21世纪网等新闻敲诈案行政处理情况 阳光照明售后电话错印美国公司号码 再遇跨国专利诉讼 真假“答案茶”傻傻分不清 法官提示:加盟需谨慎 湖南常德高新区全力打造创新创业示范区 广东省汕头市食药监局:16批食品抽检不合格 五块月饼两块露馅 部分商家涉嫌消化不合格产品 中国文化应从“送出去”到“卖出去”版权成最大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浙江丽水商标受理窗口正式运行

“利剑”出鞘,能否制住“李鬼”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记者雷敏 何雨欣 安蓓)制售假茅台、“拉菲”,利用互联网非法收售药品,制售假劣名牌箱包……一直以来,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李鬼”让消费者和正规商家饱受其害。

6月1日起,我国将实施全国统一的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制度。“利剑”出鞘,能否起到震“鬼”的作用?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柴海涛。

问:为什么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制度?如何看待此次信息公开的意义?

答:在全国推行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是打击侵权假冒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具体来讲有以下四方面意义:

一是有利于惩戒违法者。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可以将违法者置于公众视野之下,使违法者无处藏身,失去社会认可和支持,付出沉重的声誉代价和附随的经济代价,增强行政处罚的威慑力。

二是有利于保护消费者。侵权假冒行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可以使消费者及时获悉并抵制违法企业和假冒伪劣产品,更好地保护自己权益。

三是有利于约束执法者。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将行政执法权力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可以有效防范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防止执法人员以权谋私、以罚代刑。

四是有利于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直以来,失信信息的归集和披露是影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有利于促进违法失信信息共享,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问:案件信息公开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公开的程序和方式怎样?公众如何查询?会不会出现侵犯隐私权的问题?

答:今年2月,国务院批转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依法公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对信息公开的内容、时限、程序、方式等作了规定。信息公开的内容主要是行政处罚决定书的信息,比如,被处罚自然人的姓名,企业、组织的名称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违法的主要事实,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以及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等。

在公开时限方面,要求行政执法机关作出处罚决定后,20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开,如果处罚决定发生变化的,也要在变更后的20个工作日内公开,这样可以保证信息的时效性。

在公开方式方面,《意见》要求案件信息主要通过政府网站发布。另外,对于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还可以选择新闻发布会、报刊、广播、电视等发布信息,便于公众及时了解情况,更好的回应社会关切。

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意见》在制定时也做了充分考虑,原则上,公开的案件信息,不得涉及自然人住所、肖像、电话号码、财产状况等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但是,如果这些信息不公开会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那么这些信息也要求公开。这样就兼顾到个体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保护,在二者之间作出平衡。

问:已公开的案件信息是否会纳入国家社会信用体系,能否作为惩戒违法失信行为的依据?

答:从统计情况来看,近几年每年查处的行政处罚案件达十数万件,这其中按照一般程序办理的案件都要求公开。这些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守法诚信状况,是很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意见》明确要求,将公开的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作为社会征信系统的重要内容,方便社会公众查询。我们已经开发完成了企业诚信档案数据平台,下一步将采集各地公开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和分析。同时,还将探索建立案件信息的查询、披露制度,适时向社会提供查询服务。一旦企业有了违法记录,社会公众都可以查询了解相关情况,违法企业的信誉就会受到影响,侵权假冒等违法行为就会受到有力的社会约束。这对违法者是一种惩戒,对其他企业是一种警示,有利于营造“守信得益、失信受制”的信用环境。

问:除公开违法案件信息外,下一步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重点部署还有哪些?

答:2014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针对药品、农资、建筑材料、汽车配件等重点产品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的重点领域开展系列集中整治:

一是打击假劣汽柴油专项行动。加强原油加工和汽柴成品油生产、储运、销售等环节的监管,严厉查处低于法定标准生产加工、掺杂使假、缺斤短两等违法行为。这项工作上半年已经在京津冀地区开展,下半年将在全国推开。

二是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针对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的特点,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完善监管制度机制,强化对重点网站和网络销售平台的监管,查处并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加强商业秘密保护的司法和执法,依法审判并公布侵犯商业秘密的典型案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研究推动完善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法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