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其顿举办知识产权协调机构第八次会议 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有损使用者的权利 云南昆明上线百项举措争创一流营商环境 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抽检食品1批次不合格 开网课,请勿侵害他人著作权 湖南省株洲市食药监局:2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浙江抽查电源适配器产品66批次 不合格27批次 天津市西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7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专利发展之瓶颈 甘肃省统筹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严重失信者将被限制乘飞机 湖北孝感云梦县实施商标战略推进品牌强县 湖北省竹山县禁止“五毛食品”进市场 江苏南京市鼓楼区推出商标注册自助“神器” 重庆市南岸开展假冒伪劣 消防产品识别活动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延迟批准统一专利法院 企业专利维权 添加新利器 江西首个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成立 安徽省蚌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5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索芙特过期产品重新包装销售 长期改生产日期 河北石家庄:5000万元专项资金建设高新区知识产权聚集区 天津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培育市场增至13家 首批“山东地理标志(原产地)优质产品”出炉 广东:我国首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落地 欧盟版权法意见征询期结束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解决科企融资难题 人民日报调查自媒体“洗稿”工具:一键生成伪原创,盗播他人录音 王伟代表:加大力度打击新型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吉林白城市实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零突破 四川省成都市质监局抽检163批次妇女儿童用品10批次不合格 快递公司莫做海淘假货的帮凶 陕西宝鸡市食药监局:3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唐仁健同法国农业和食品部部长举行视频会谈 机器人等前沿技术专利布局,中国位列全球三强将改变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7年第11期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 腾讯被责令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将重塑相关市场竞争秩序 报告称全球八成假货来自中国?有关部门回应 食品国抽3批次不合格,四川核查处置情况通报来了 工商总局:集中整治公用企业限制竞争和垄断行动成效显著 江苏无锡工商发放首批经窗口申请并获确权商标证 山西省食药监局:糕点、饮料等7批次食品样品抽检不合格 西班牙推出提高人们对于假冒商品意识的活动 全球专利战争渐热 专利排行谁敢称王? 辽宁大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重庆市合川区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276批次 不合格8批次 不要忽视打假治劣“最后一公里” 营造知识产权氛围 支撑创新驱动发展 重庆市涪陵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新疆博斯腾湖野生有机鱼二微码防伪标正式启用 版权合作为长短视频打开共赢之门 福建省药品监督管理局:1批次皇家婴童婴儿幼嫩水肌霜抽检不合格

企业不能随意扩大竞业限制的“圈”

不论是不是高管,是不是掌握核心技术,一律以竞业限制为由,拿违约金和两年内“失业”赚不到钱威胁劳动者。这么做,是把竞业限制的“圈”无限扩大了,把不该被限制的劳动者也禁锢其中。这使更多劳动者失去了择业、就业的自由和可上升的空间,限制了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和人才市场的活跃度。

“我只是名普通厨师,却要在入职饭店时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据本报12月10日报道,近年来,为限制员工跳槽,一些企业与培训机构讲师、置业顾问、美容美发师、厨师等普通劳动者签起了竞业限制协议。对这些劳动者来说,不签不能入职,签了就可能面临承担高额违约金的风险。

对这些竞业限制协议,企业有自己的说法,比如,厨师会做招牌菜,知道部分进货渠道;一些培训讲师跳槽,直接拿走原来的课件用。企业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问题是采取什么方式、手段去避免这些问题。

新闻中的用人单位实际上混淆了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的概念。现实中,一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往往在同一份协议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和竞业限制,这给人造成某种错觉,即保密和竞业限制是一回事。实际上,无论是从适用范围、适用主体、期限还是具体要求等方面,二者都有本质区别。

保密,顾名思义,是保守自己知悉的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及知识产权方面的事项。而竞业限制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或者自己开业生产、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某种角度上说,竞业限制是保密协议中更严苛的条款,保密的适用范围要比竞业限制宽得多。

二者的主要区别包括,适用主体不同——很多能够接触到企业商业秘密的劳动者都会签订保密协议,而竞业限制仅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侧重的内容不同——保密侧重于不得泄露商业秘密,即不能“说”,而竞业限制要求劳动者不能到竞争单位任职或自营竞争业务,即不能“做”;期限不同——保密义务的时限较长,只要商业秘密存在,相关劳动者就有保密的义务,而竞业限制的最长期限不超过两年。更重要的是,保密义务中,劳动者承担的义务仅限于保密,可以跳槽、就业,而竞业限制不仅要求劳动者不能泄密,还限制其就业。

上述报道中用人单位将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完全画了等号——不论是不是高管,是不是掌握核心技术,一律以竞业限制为由,拿违约金和两年内“失业”赚不到钱威胁劳动者。这么做,是把竞业限制的“圈”无限扩大了,把不该被限制的劳动者也禁锢其中。这使更多劳动者失去了择业、就业的自由和可上升的空间,限制了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和人才市场的活跃度。

不可否认,有些劳动者确实是企业的“顶梁柱”——有的厨师一走,饭店确实可能口碑直落;有的“tony老师”一旦自己开店,便拉走了“老东家”半数以上的顾客。但这种情况如何避免、如何解决,显然不能超出法律的规定。谁该保密、谁该竞业限制、谁可以“来去自由”,不能由企业说了算,必须由法律说了算。企业不能侵犯劳动者的权利,不能随意增加劳动者的义务。

现行法律法规中并非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利益,如果有员工泄露了商业秘密,有企业因此走了捷径、获了利益,劳动合同法、侵权责任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乃至刑法中,都能找到相应的打官司依据和救济渠道。强势的企业还怕被劳动者侵权吗?

劳动者的上述遭遇也提醒相关部门,有些法律条款还须进一步完善。哪些人员应该被竞业限制,商业秘密的具体范围和界限是什么,细化相关法律规定才能更好地定纷止争、预防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上述企业“挟竞业限制以令诸多劳动者”的重要原因,是苦劳动者跳槽频繁,但用侵犯、挤压劳动者权益,时时戒备、威胁的方式去留人,不是理智、科学的方法。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靠的是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诚信、守法是对双方的共同要求。而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一些企业倚强凌弱、偷换概念、任性妄为的思维和方式。让法律说了算,让法律给劳动关系双方公平公正的保护,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原则。(林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