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成立医疗健康产业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 如何判断外文商标与中文商标的对应关系 山东青岛崂山:知识产权点燃创新活力 《百年孤独》电子版上线掌阅 数字版权保护受到国际认可 广东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铝质天花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9批次餐具样品检出大肠菌群 吉林省工商局抽检55组户外服装9组不合格 2016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考核结果公布 政府推动修订后的欧委会《电影联合制片公约》在芬兰生 “莆田紫菜”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系莆田第4个获此殊荣 农业农村部派出工作组严查海参养殖违法违规用药行为 让“打假地图”成为公共治理的共享模式 山东济宁市市场监管局抽检:1批次酒类样品不合格 河南濮阳市台前县开展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巡讲活动 日本专利局PCT国际检索和初审手册 上海市质监局抽查80批次休闲服装产品不合格7批次 吉林延边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助企“渡难关” 波兰企业家应如何以自己的姓氏打造出品牌形象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201批次 4批次不合格 USR起诉苹果和维萨侵犯其电子支付专利 山东知识产权黄河口论坛 9月28日在东营举办 国家质检总局电子商务产品执法打假分中心落户内蒙古 重庆市江津区市场监管局抽检200批次食品 不合格样品7批次 2016年成都新认定著名商标企业91件 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管局:3批次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产品不合格 江西省庐山市召开卷烟市场打假打私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 脱标肥成违法重点严厉打击势在必行 广东部署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等知识产权重点工作 河南省药监局:3批次药品抽检不合格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联合省、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开展医药博览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上海嘉定区推进专利工作示范企业创建 湖南永州市食药监局:3批次食品经检验不合格 福建漳州市“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矩阵” 做法获全省推广 福建漳州市首个知识产权巡回办案点暨多元解纷工作点揭牌 乌拉圭对其商标官费进行调整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电器附件产品抽查不合格 安徽省定远县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115批次 不合格2批次 药监总局再发网上药店“黑名单” 能否堵住漏洞?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 “盗链”类视频聚合平台直接侵犯著作权 12批次不合格婴幼儿配方乳粉被曝光 浙江省文成县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149批次 5批次不合格 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连续4年居中部首位 上海市质监局抽查:6批次酒商品包装不合格 重庆市工商局强化商标服务管理推进商标战略实施 出售“冒牌货”网站或被关闭 市工商局将开展5个月专项行动,重点检查第三方交易平台 安徽对淀粉、调味品及酒类抽检 4批次食品不合格 药品专利保护有望迎来“良方” 安徽省食药监局抽检食品10批次不合格 “AI换脸”的法律风险:未授权可能造成侵权

别以“打假”之名恶意伤及正常经营

假冒伪劣产品须打击,但以“打假”之名而行恶意索赔乃至敲诈之实,同样需要严打。

当公众仍津津乐道于“3·15打假”时,一群特殊买家正精心选择着他们的目标,他们下单就是为了进行索赔。据媒体记者卧底职业打假群发现,有人专门传授打假技巧,学费从300到1000元不等。而这些所谓的“职业打假人”,对于部分商家和创业者来说就像是噩梦,这种“吹毛求疵”式索赔,也已异化为违法的“假打”。

由于在法律上缺乏清晰界定,“职业打假”的正当性在现实中仍存争议。而从最新调查来看,当“打假群”成为产业链式的存在,一些“职业打假”行为已严重变味,甚至部分越界为敲诈勒索。这明显超出了可争议的范畴,而是涉嫌踩踏法律红线,也干扰了正常经营活动。

媒体调查显示,在一些“打假群”,“师傅”不仅告知哪些东西容易“打假”,还手把手帮助“选品”,甚至透露可以自己“造假”——“如果是一些小食品厂,那你随便造,别被抓住就行”;还有一些则是恶意钻平台规则漏洞进行索赔,或是看到有瑕疵的商品拍下,收货后以商品有瑕疵为由申请“退款不退货”,把货物据为己有。职业打假人王海也曾对此有所透露。

这些现象,已明显偏离“打假”的本意,而有了“黑产”之嫌,其危害性也不容小觑。一方面,这种敲诈式“假打”,将对真正的合规性“职业打假”行为污名化;另一方面,一些本质上已经属于“碰瓷”的“假打”行为,不仅无助于遏制假冒伪劣产品,反而将影响商家的正常经营。

现实中,大量以“知假买假”为前提的“职业打假”,所瞄准的都是一些小商家。这部分商家往往对法律法规并不熟悉,产品宣传或包装等方面也更易出现瑕疵,这本是市场中很难完全避免的正常现象,但却容易因此被“假打”者当作“软柿子”而盯上,动辄遭遇勒索或恶意索赔。如此,无疑也会影响到一些小商家和创业者的积极性,乃至与“六稳”、“六保”要求相违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厉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不得扰民渔利,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轻装前行。虽是针对各级政府而言,但一些游离在法律边缘的恶意索赔行为,同样影响“安心经营”。这种对于利用信息不对称,或是盯着商品瑕疵进行恶意索赔,乃至进行“假打”犯罪的行为,司法和监管部门理应亮明态度,并进行规制。

而这方面,尚有赖于相关制度和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如专业人士就曾指出,应对恶意索赔和“职业打假”进行界分,不能将恶意索赔等同于“职业打假”。同时,在认定生产者、销售者构成虚假宣传、虚构标识等方面,应有更明确的规定,压缩恶意“打假”钻空子的空间。

总之,假冒伪劣产品须予严厉打击,但任何“打假”行为也都必须恪守法律底线。以“打假”之名而行恶意索赔乃至敲诈之实的行为,同样需要严打。这关系到“打假”正义的兑现,也关乎正常市场秩序,不容含糊。□闵萧(媒体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