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吉利斥18亿美元仅获部分沃尔沃知识产权 “天书”“纳天为书——韩美林天书艺术故宫展”在故宫博物院举办 “需求”创造需求比满足需求更能赢得市场 “知识产权”宁夏成立两家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东城”卖正品包嫌不赚钱卖假奢侈品获刑1年 “文化遗产”非遗传承梁平成为“重庆NO.1” “金山”[本网讯]“织围脖”莫越法律底线 “林业”林业:呼唤懂知识产权的经纪人 “中国”世界舆论探究中国品牌成功“秘诀” “作家”莫言微博授权女儿谈版权 “数字”5G+数字孪生城市 “知识产权”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服务标杆!各地深入开展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 “版权”上海查处一批侵犯迪士尼著作权案 “商标法”商标法的历史功绩与时代局限 “中欧”中欧将首次对话创新与科技合作 “知识产权”推知识产权标准化树创新发展新航标 “手表”360推出低辐射安全儿童卫士手表 “长兴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助推高质量发展 “腾讯”体育赛事版权争夺战:腾讯VS新浪 “泉州”文化创意给产业创新添动力 “青岛”青岛获六项国家科技奖 “亿元”马鞍山:“五个着力”推进自主创新战略显成效 “口罩”上海海关查获近12万只假冒3M口罩 “食用油”中国食用油行业预警:或向跨国公司交专利使用费 “商标”奇虎投资抢注一百多家互联网公司商标 “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技术支撑提高:专利战推动行业洗牌 “石墨”专利,让冬奥“暖暖的”丨科技冬奥进行时 “手表”巴迪龙儿童智能手表发布拥有海量正版内容 “海南”“海南无假货”品牌建设正在集群式推进 “专利权”安徽专利权质押融资累计达25.56亿元 “商标”乐山“商标兴市战略”助力经济发展 “马拉松”瞄准跑步大数据体育品牌借力回暖 “强生”强生重金投入老品牌创新转型 “习俗”“钦州跳岭头”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中欧”中欧将首次对话创新与科技合作 “西湖”地理标志商标助推产业发展引关注 “宁夏”企业科技创新在宁获连续优惠政策支持 “定州市”河北定州警方破获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 “太行”让中国动力飞上蓝天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助力3GPP5G新空口首个国际标准顺利完成 “平台”5G:智慧城市创新发展 “知识产权”朱列玉:探索设立知识产权检察分院 “品种”黑龙江省半年审定通过80个新品种 “知识产权”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国际化布局能力 “商标”汾阳市工商局以促进转型发展为主线大力推动商标战略 “月饼”9种稻香村同时出现市场其中5家被诉侵犯商标权 “亿元”江苏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专利”我国将建设一批国家级专利导航工程支撑服务机构 “高邮”地标巧生金秦邮绿韵浓 “喜马拉雅”陷入内容版权纠纷多家网络电台应用乱战

“沃尔沃”吉利斥18亿美元仅获部分沃尔沃知识产权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消失或变身:那些被“外嫁”的日化品牌》,如果您对消失或变身:那些被“外嫁”的日化品牌感兴趣,请往下看。

与中国企业收购国外著名品牌所受到的欢呼相比,本土优质国货被跨国公司收购的痛楚似乎被堂而皇之地忽视了——其中就包括那些中国人生活中曾经熟悉的日化品牌。

2013年8月16日,美即面膜被欧莱雅收购。在娱乐八卦永远占主流的社交网络上,又一个本土日化品牌的“外嫁”未能引起过多关注。在或隐或现的叹息中,大都指向了一种声音:美即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小护士?

记忆消失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演绎离去、表现消失,成为中国日化品牌的主要剧情。那些在遭遇外资收购后淡出公众视线的本土日化品牌,带走的不只是中国消费者曾经熟悉的产品,还有过往时光的生活记忆。

美即被收购消息传出后,微博上的各方评论显示,中国公众对美即被收购后的前景不甚看好,因为此前的多次“实例”已经为美即的未来描绘了一个相似度很高的结局:消失,或者变身。

遗忘是品牌最大的敌人,显然一些跨国公司深谙此道。在外资日化企业的中国战略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叫做“收购”。此种手法被中国业内研究者称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买”。

欧莱雅65亿收购美即,是这家跨国公司的再次“出手”。类似的情景最早出现在10年前。2003年12月11日,欧莱雅宣布收购“小护士”,这是欧莱雅集团作为世界第一大化妆品公司在中国的首次收购行为。

在当时的背景下,“小护士外嫁欧莱雅”标志着国货受到世界第一大化妆品公司青睐,因此被视为一种“品牌的提升”。然而,一个疑问也就此产生:“小护士”品牌是否还会继续存在?

数据显示,2003年时刚被收购时的小护士品牌是中国第三大护肤品牌,其认知度高达99%,市场份额达4.6%。十年过去了,如今小护士品牌在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即便在向来“应有尽有”的淘宝网上,所能搜到的小护士护肤品数量也只有区区100多件。

在小护士渐渐消失的十年里,中国舆论对于欧莱雅收购为名、实为雪藏的质疑从未间断。2009年3月,欧莱雅首次正面否认“雪藏”小护士。难得现身的欧莱雅中国总裁盖保罗当众承认收购小护士后“没有做到预期发展的那样”,但他认为“这是另外一回事”。

“到今天为止,绝对没有说要消灭这个品牌,或者是雪藏它。”盖保罗说。

和盖保罗差不多的语气和语句,也出现了其他跨国公司的类似声明中。

小护士品牌的由盛至衰被公认为失败的外资收购案例,同样命运的还有其它知名国货品牌。美加净品牌极盛时期占有国内市场近20%的份额。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遂被搁置。4年后,上海家化花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已错失了发展的宝贵时机。2011年,丁家宜被全球化妆品巨头科蒂公司收购,一年后,销售额下降了50%。

在所有因收购而衰落的本土日化品牌中,“活力28”的命运最为唏嘘。

90年代,活力28曾经红极一时。“活力28、沙市日化”成为当时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广告语之一。1994年,活力28在全国浓缩洗衣粉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80%。1996年,活力28与德国美洁时公司合资,随即遭到“雪藏”。尽管在2003年初,活力28与德方提前解约,但显然这是一种迟来的分手。在经历了7年的雪藏后,此时的活力28已无活力。此后不久,企业停产。

2008年,一家新的活力28沙市日化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新公司目标是“重塑活力28品牌形象”。与曾经因外资收购错过的17年相比,这样的再度出发看上去既鼓舞人心又倍感辛酸。

国货疑云

在社交网络上,美即被收购的消息还引发了另一种惊讶:原来美即是国货?与之对应的是:原来中华牙膏不是国货?由此顺延下来的另一个疑问或许会是:原来黑人牙膏才是国货……

类似的“意外”还包括中国家庭熟知的“孩儿面”儿童护肤品。很多人没有想到其实它早已是外资产品。1994年,德国汉高公司收购拥有孩儿面品牌的上海可蒙公司,而汉高与可蒙之间的合作也是中国日化行业第一起外资并购案。

时至今日,在中国日化市场,国货的身份正变得越来越不清晰。在超市的货架上,琳琅满目与“疑云密布”并存,因为如果不仔细观察包装上的企业名称,或许就会错以为美即面膜是韩国制造而中华牙膏才是国货。

“国货疑云”的制造者是强势进入中国的外资日化品牌。以牙膏为例,如今,外资牙膏占七成市场,本土品牌几近消亡。

1992年,高露洁进入中国,随后两年中,联合利华先后通过收购上海牙膏厂,获得了“中华牙膏”品牌经营权。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百余家牙膏企业,宝洁公司的佳洁士、高露洁公司的高露洁、联合利华公司的中华牙膏组成的“外资军团”团目前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云南白药、冷酸灵、黑妹、蓝天六必治、田七等本土品牌只占了剩下的30%市场份额。

不只是牙膏,举目所见,中国本土日化品牌大多脱离中国身份、外嫁跨国公司,民族国货摇身变为外资产品。

2007年10月,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收购丝宝日化尘埃落定,由此奠定中国洗发水市场的“两宝一华”格局,70%的市场被宝洁、丝宝和联合利华占据。

2008年7月,美国强生宣布完成对大宝的收购,强生至此顺利完成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延伸和渠道扩张。

业界人士称,除上海家化旗下的品牌外,民族日化品牌几乎“全军覆没”。许多昔日国货都成了不折不扣的洋品牌。

本土品牌变身的过程中,正是外资品牌逐渐强大之时。

欧莱雅的“中国之行”是跨国公司占领日化市场的缩影。1997年之前,中国公众对欧莱雅并无印象。欧莱雅进入中国时最早只是在北京有一个兰蔻的柜台。如今的欧莱雅已成为中国市场上最知名的跨国企业之一,目前在中国共有16个品牌,覆盖了大型百货商店、超市、药房等各种销售渠道。

资料显示,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外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已接近90%。调查表明,目前外资日化巨头几近垄断国内市场,从国内日化企业市场份额来看,联合利华、宝洁、强生三家外资品牌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市场占有绝对优势。援引该项调查,本土品牌在市场中往往只能采取低价策略占领中低端市场。目前,除少数本土品牌在洗手液市场和肥皂及洗涤剂领域较为领先,其它品类如洗发水、护发素、沐浴乳等领域短期内仍无法与外资品牌匹敌。

2013年,作为中国最大面膜品牌的美即被欧莱雅收购,意味着本土日化品牌尚存优势的领域又将缺失一角。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这样的剧情已经屡次上演。(记者汪静赫)

(编辑:刘珊)

好了,关于“品牌”消失或变身:那些被“外嫁”的日化品牌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