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版权局:互联网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营商环境 食药监总局召开白酒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座谈会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6年域名抢注投诉增长10% 食药总局:16岁以下消费者不宜使用染发类化妆品 1000万元!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投放全市首笔“专利+商标”混合质押贷款 如何治理短视频侵权乱象? 山东省潍坊市质监局抽查:1批次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抗压性能不合格 行政执法+司法保护 海南海口多措并举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 美国最高法院就破产后商标许可问题作出裁决 浙江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妇女儿童用品1批次不合格 福建捣毁6个假冒化妆品生产销售窝点 监管部门发力护航:“双11”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中国品牌”全球排名“节节高” “中国制造”升级显成效 浙江省质监局抽查24批次保鲜膜(袋)产品不合格2批次 湖南湘潭出台措施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了“新渠道” 2018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掠影 图书遭遇盗版出版社单打独斗维权难 建议抱团维权 食品造假直接入刑是大势所趋 大学生夫妻档炮制2亿假货 国家网信办:800余条有效举报线索全部移交执法部门 广东罗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品701批次 6批次不合格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云评审”化解陈年商标纠纷 USPTO明确PTAB程序中的保密特权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水产制品58批次 不合格样品1批次 山西垣曲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品7批次不合格 2014年中日企业合作知识产权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损失4910亿,软件资产管理该醒醒了 广东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番茄沙司等4批次调味品抽检不合格 安徽淮北市知识产权品牌建设成效明显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2年第10期) 3D打印给版权保护带来新挑战 知识产权默默无闻地创造就业机会 动力电池知识产权困局何解 过万!宁夏年度专利授权量创新高 冬奥会赛区商标广告监管执法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 国外专利专家解密中外专利策略及优势 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第68号通告不合格食品处置情况的公告 天津蓟县市场监管局公布1批次不合格罐头食品核查处置情况 《保护美国人才和企业家法案》让摇摆的专利系统对创新者更加不利 从专利大国到专利强国:专利难以转化为生产力成痛点 山东潍坊嘟乐堡食品山楂糕不合格 韩国多个知识产权法修正案4月20日生效 知识产权赋能“敲开”致富大门 西安召开知识产权服务专员第二次工作会议 打假“灭绝师太”获奖的肯定与期待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抽查:6批次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河南商丘“虞城苹果”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重复侵犯专利权拟最高罚二十五万元 将产品提供他人实施侵权负连带责任 重庆市江津区市场监管局抽检105批次食品 5批次不合格 新疆发布《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服务规范》

工商总局关于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 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见

商总局关于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

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意见

工商消字〔2015〕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0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消费维权社会协同共治,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就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制度,督促经营者切实履行消费维权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一)消费环节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消费维权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依据“谁销售商品谁负责,谁提供服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理消费者投诉,主动和解消费纠纷。

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制度,是指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导致合法权益受损时,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进行维权,该经营者必须依法承担首问责任,不得推诿。

(二)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导致合法权益受损的,可以直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不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承诺的,应当履行承诺。网络交易平台赔偿后,依法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三)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导致合法权益受损的,可以直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结束或者柜台租赁期满后,可以向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要求赔偿;展销会的举办者、柜台的出租者赔偿后,依法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追偿。

(四)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消费者向销售者要求赔偿的,销售者不得推诿;销售者赔偿后,依法向生产者追偿。

(五)对于消费者维护权益的合理要求,经营者不得推诿,不得故意拖延处理或者无理拒绝。对于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自愿和解的,经营者应当及时履行和解协议;双方和解不成,消费者又向有关行政部门或者消费者保护组织投诉的,经营者应当积极配合调查处理。

(六)销售者、服务者等经营者要建立健全消费纠纷和解、消费侵权赔偿制度,设立专门部门或者指定专人负责处理消费者投诉,并应当在其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或者以其他便于消费者知悉的方式,公开其处理消费纠纷相关程序。

二、鼓励和引导消费环节经营者建立赔偿先付制度,提高消费纠纷解决效率

(七)鼓励、引导有柜台或者场地出租的商场、超市,特别是具备一定规模的家具、建材、家电等大型商场(以下简称商场),摊位较多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市场),网络交易平台、电视购物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等为销售者、服务者提供经营条件及相关服务的经营者,建立和完善赔偿先付制度。

消费环节赔偿先付制度,是指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与场所内的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签订消费者投诉赔偿先付协议(条款),当出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而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故意拖延处理或者无理拒绝赔付,以及因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撤场等情况导致消费者无法获得赔偿时,由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向消费者进行先行赔付。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向消费者进行赔偿先付后,可以依法或者依约定向有关销售者、服务者进行追偿。

(八)已经建立赔偿先付制度的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要明确启动赔偿先付的条件、流程、方式、范围,完善赔偿先付程序,向广大消费者和商场、市场、平台内的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1.启动赔偿先付制度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消费者提供发票等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2)除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的举证倒置情形外,由消费者证明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3)消费者主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时效应当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的有关规定;(4)负有赔偿责任的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存在故意拖延、无理拒绝或者因撤场等原因造成消费者难以索赔的情形。

2.赔偿先付制度的一般流程为:(1)消费者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损时,可以直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索赔;消费者对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投诉;(2)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接到投诉后,应当及时安排专人处理,组织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和消费者进行协商;(3)协商一致的,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要督促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及时履行协议;(4)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经核实消费者投诉的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确实存在过错的,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要按照建立的赔偿先付制度向消费者先行赔付。

3.赔偿先付的方式主要包括对商品进行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购货款项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

4.赔偿先付的范围主要包括:因商品或者服务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商品或者服务价值损失;消费合同中规定的违约金;因售后、安装等问题而给消费者引起的损失。

(九)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可以与场内销售者、服务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实施场内经营资质信用管理。即与场内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签订合同(协议)时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条款,对多次被消费者投诉且拒不整改,或者多次被认定存在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销售者或者服务者,通过解除合同、不续签合同等方式终止其经营资格,以此为手段规范销售者、服务者的经营行为,营造诚信经营环境。

(十)鼓励、引导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根据自身经营特点,积极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公示受理消费者投诉途径,并利用投诉服务电话、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通讯等多种方式,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

消费者通过其他法定渠道维护自己权益的,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应当依据消费者的请求,及时提供相关销售者或者服务者的真实登记信息、交易信息等有关情况,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大力推进12315“五进”建设,将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落到实处

(十一)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是国发〔2014〕20号文件赋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协同共治消费维权新机制、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的重要举措。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从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高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的落实。

(十二)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将大力推进12315“五进”建设作为完善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设立“消费维权服务站”,督促其切实履行消费维权的社会责任,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要根据经营主体的不同特点,综合考虑地区、行业和经营规模的差异,加强分类指导,督促经营者切实履行首问责任,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商场、市场和平台经营者建立赔偿先付制度,提高消费纠纷处理效率。

(十三)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与辖区内的“消费维权服务站”建立健全日常联系机制,及时通报消费者投诉处理情况;加强对“消费维权服务站”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处理消费纠纷的能力。对于将消费者投诉通过“绿色通道”(维权直通车)转至被诉经营者和解处理的,要对处理结果进行跟踪督办;对消费者投诉相对集中或处理消费纠纷不力的经营者,要通过行政约谈、发送建议书等方式及时进行督促整改。要积极推进“诉转案”机制建设,对拒不履行首问责任的经营者,要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以及《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工商总局令第73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处理;经营者因拒不履行首问责任而被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处罚的,要将其处罚信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及时向社会公布。

(十四)各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要大力宣传消费维权政策法规,加强对经营者的教育引导。对积极处理消费纠纷和建立赔偿先付制度效果好的经营者,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联合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等进行宣传表彰。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将落实经营者首问责任和赔偿先付制度与“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建设星级信用市场”等活动相结合,引导经营者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工商总局

2015年3月4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