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美欧日韩五局PPH试点启动 “风电”我国风电产业面临质量和价格双重挑战 “专利申请”淮安市1-8月专利申请创历史新高达6971件 “数字家庭”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数字家庭标准体系 “插花”台湾插花艺术家亮相“非遗”制作展 “专利申请”昆明市2016年专利申请同比增近三成 “知识产权”看“浙”里,运用之“花”绽放 “公司”关于征寻2017年中国专利周宣传片项目制作单位的说明 “红河”品牌价值逐浪高打造强企风向标 “夫妻”知识产权收益,“我们”如何分享? “徽州”徽州非遗,你了解吗? “博会”第六届漫博会将于8月在东莞举行 “制剂”另开生面,点亮健康之星 “苹果公司”“苹果”游戏机惹怒苹果 “贝儿”玲娜贝儿到底有什么魔力? “商标”奉化小厂的天梭商标引发跨国之争 “产业联盟”产业联盟整合创新资源能力有待提升 “游戏”中国国际IP大会4月在京举行 “博会”第六届漫博会将提供一站式版权服务 “报社”关于征寻中国知识产权报社昌平区朱辛庄科学城办公场所装修改造工程项目承接单位的公告 “高校”如何让高校专利在市场中“折桂”? “福州”福州破获傍国际软件品牌造假大案 “啤酒”广州缴获一制售假品牌啤酒团伙 “报社”关于征寻中国知识产权报社2021年度信息化系统安全运维项目服务商的说明 “数字家庭”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制定数字家庭标准体系 “发明专利”[走近前十]发明专利支撑经济发展 “英国”谷歌因版权问题删3亿多搜索结果 “知识产权”上海印发第四届进博会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工作方案 “原告”《白鹿原》片尾曲作者诉电影出品方等侵权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外商知识产权力度不断加大 “协定”正式签署!全球最大自贸协定达成 “农科”[新春走基层]创新撬动种业科研与推广 “外观设计”如何判定图形用户界面的可专利性 “科技”将目光聚焦在科技成果转化上 “情人节”众多品牌主题活动点亮情人节 “公司”关于征寻专利导航工作总结宣传片制作单位的说明 “票房”《非2》破2亿《子弹》海外改编版权卖千万美金 “网络”保护电商知识产权《电子商务法》正起草 “南京”南京中院探索植保新路径 “知识产权”勾画区域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著作权”“用爱发电”不能成为侵权的借口 “游戏”第三季度继续保持强势增长态势今年游戏产业回暖几成定局 “台湾”借力北京科博会台湾名品展将进京 “本科”中知时代(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年度拟聘用人员公示(一) “知识产权”新华时评:以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广州力推网上版权综合服务 “专利”石狮印染专利“消零”行动成效明显 “苹果”AppleWatch在瑞士因商标纠纷问题将延迟发售 “知识产权”广东省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平台上线 “知识产权”立目标、善规划、持恒心

“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美欧日韩五局PPH试点启动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新能源汽车业遭四大焦虑困扰》,如果您对新能源汽车业遭四大焦虑困扰感兴趣,请往下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9%和4.7%,环比下滑高达47.5%。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6月是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过渡期的最后一个月,不符合新补贴标准的车辆放量大卖,创造了不正常的年中高峰,新政开始的7月,又出现了不正常的销量大跌。从表面上看,这是市场对政策变化的一种应激反应,不如此,企业就要少拿补贴,消费者就要多花钱。财政补贴的加速退坡,激发了市场的紧迫感、焦虑感,行业、企业、经销商、消费者,都加快了造势、造车、卖车、买车的速度,显现出一种群体性的焦虑。但深一层次看,则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政策调整、技术路线选择、市场取向、国际竞争环境变化等诸多问题的表象化。

这种焦虑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政策即将到期带来的焦虑。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已有近10年历史,不夸张地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都是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喂大的,企业和消费者也因此患上了补贴依赖症。如今,距离2020年电动汽车补贴归零的日子屈指可数,而大多数企业似乎还没有做好完全“断奶”,自己找食吃的准备。加之后续政策不明朗,行业担心“断奶”后,造车成本下不来,企业挺不住;消费者担心没有政府补贴后的汽车买不起,用不起;企业担心失去补贴后消费者不买账、不买车。

二是市场预期不明带来的焦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年销售量早已经超过中国汽车年销售量的1%,从理论上讲已经进入了市场化阶段,但这个量是靠政府之手托上去的,这个“市场化”是否真实可靠,是否能够持续健康发展,是否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心里都没有底。

三是技术底蕴不足带来的焦虑。曾经新老造车势力均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的一条捷径,于是群雄并起,一鼓作气,拼抢世界汽车技术制高点。我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当初的望领先者之项背,快步进入到第一阵营,甚至到了可以与领先者并肩跑几步的程度。但几年拼搏下来,许多人悟到了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底蕴不足的问题:基础理论研究不足、对产业政策规定的技术路线以外的技术关注不足、下一代技术储备不足、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以及良品率低、产品一致性、安全隐患大等种种现实生产使用中出现的问题,都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都后影响到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是国际竞争加剧带来的焦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原本是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造车新势力一路咄咄逼人,传统车企逐步稳住阵脚,正当竞争升级的关键时期,国门呼啦啦向全世界敞开,进口汽车关税大幅下降,汽车合资股比逐步放开,特斯拉在中国境内独资建厂,大众、宝马、福特、奔驰,新建扩建合资企业,摩拳擦掌瞄准的都是2020年后的中国市场。内忧外患,怎能不平添许多焦虑。

2020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心结,是整个行业“里程焦虑症”的新起源,是一道必须要跨过去的坎。为了能在这个节点到来时占有一个好位置,许多企业采取了一个办法———再加速抢市场。希望以更快的速度超越到对手前边去、以更大的市场份额巩固江山。于是出现了造车新势力争先交车、传统车企大干出行公司消纳自家产品的热潮。然而,当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时候,拼速度抢市场已经不是最佳选择,其带来的结果是,造车新势力的车交的车越多,消费者的抱怨越多,车卖的越少。传统车企消纳的自家产品越多,出行公司车多订单少的问题越大。现在,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出警示之际,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回过头去看一看,想一想。看看我们走过的路直不直,对不对;看看我们与对手的距离缩短了多少,还差多少。想一想对手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弱势在哪里,用什么办法才能赶上去。

笔者认为引起产业焦虑的四大原因:补贴退坡即将到底、未来市场预期不明、技术底蕴不足、国际竞争加剧,其中最让人焦虑的是第三个———技术底蕴不足。

经过近十年倾力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换道超车,虽然还没有跑到第一,但进入了第一集团,第一次引领了该领域的技术方向,使全球主流汽车企业都开始向纯电动汽车转型。这是中国汽车业从未有过的好成绩,不过,这一成绩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我国计算机、通讯、电子、互联网、动力电池、电机等产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得益于我们绕开了传统汽车技术含量最高的发动机、传动系统等壁垒,取得的是巧胜不是完胜,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解决核心技术不足的老问题。

美国一手制造的“华为事件”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假如有一天西方国家完全切断了对中国的技术和产品输出,中国汽车业会是什么样子?有行业专家给出一个骇人答案:“传统汽车会回到化油器时代”。至于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他没有说,但笔者分析,即使对我们已经有一定技术储备的、以电气为核心技术的电动汽车影响有限,那么对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开发的、以电子芯片为核心技术的未来产品———智能汽车的影响一定非常大。如果不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即便2020年我们保住了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的地位,那么到2030年、2040年、2050年,我们还能保住吗?

行稳方能致远,与传统汽车一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是百年大计,仅靠十年、八年内的一两次冲锋到不了顶点。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和打持久战的耐心。

(编辑:晏如实习编辑:窦一珂)

好了,关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业遭四大焦虑困扰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