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食药监局抽检45批次酱卤肉2批次样品不合格 卫浴假名牌泛滥成灾安全差保障差 外媒:网络视频植入广告太疯狂,一帧画面或出现十多种商标 首届中国(广东)知识产权服务直播节举办 揭阳等三地5日开启分会场 要规范职业打假,我们还缺少哪些准备?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市场监管局抽检85批次食品 3批次不合格 高校专利管理与运用或将开启新篇章 中国日报携手亚洲知识产权营商论坛 探寻知识产权跨界新高度 福建厦门思明:请来专家破解知识产权司法难题 沪三中院、知产法院受理案件过万 收结案总体保持良性循环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18年烟花爆竹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的通报 沃尔玛自有品牌纸杯被曝不合格 广州仍销售 安徽马鞍山市知识产权局举办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侵权纠纷判定培训班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发布5批次农产品不合格情况 内蒙古开通运行国内首个沙产业专利大数据服务平台 欧洲政府部门关闭售假网站999个 美国专家建议在签订材料转移协议时应为知识产权提供保护 福建省食药监局:6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盘点知识产权服务业六大关键词 国家食药监局:45家媒体发布违法广告被告诫 贵州六盘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上海市嘉定区市场监管局抽检餐饮食品样品332批次不合格8件 四川省达州市市场监管局抽检206批次食品 10批次不合格 英国专家探讨如何挑选与保护商标 知识产权可以成为未成年人上网保护的标准 山东潍坊市质监局抽查90批次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产品不合格5批次 江苏淮安: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乘风破浪” 广西食药监局抽检酒类样品76批次不合格12批次 中国—东盟商标品牌创新创业基地揭牌成立 农业农村部部署加强冬奥会和“两节”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 黑龙江佳木斯3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专利优势企业 安徽省安庆市市场监管局抽检74批次餐饮食品 6批次不合格 贵州省推荐遵义高新区申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7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河南:严保护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李志民:版权与著作权的区别 重庆大学成立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苹果与高通的利益纠纷如何收场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9批次皮凉鞋产品抽查不合格 广州市番禺区通过打假警示市场检查验收 网络成侵犯知识产权"重灾区" 犯罪手段更隐蔽 山东潍坊潍城区: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人造石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浙江温州有效商标注册量超56万枚 福建福州:11批次眼镜产品不合格 农产品品牌如何叫响 农业部官员给出四招 中国对冒牌迪士尼展开专项打假 外媒称“罕见” 河北张家口市市场监管局:4批次车用柴油抽检不合格 广东省江门抽查:1批次洗洁精不合格 北京:防控假冒风险 调味品抽检覆盖“一大一小”

内容付费不能“一锤子买卖”

线上读书会、社区问答、直播、付费课程、产品订阅……近年来,内容付费成为众多互联网平台甚至自媒体变现的重要方式。用户知识获取渠道更多样、个性化需求被更多满足的同时,产品内容低俗同质化、产品宣传虚假夸张化的现象也不容忽视。企鹅智酷数据显示,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消费者中,不到三成表示体验满意,约50%表示体验一般。

然而,当用户发现课程“注水”、不符合预期时,却往往找不到退课、退款渠道。退款难,已成为消费者购买付费产品面临的一大现实问题。

商品变身服务下单不予退款

网课退货遇“拦路虎”

“150节孕期精品课,解决怀孕所有难题。”不久前,江苏苏州的准爸爸张先生在“宝宝树孕育”APP上,花50元购买了一款在线讲座型打包课程。据了解,该课程由多名专家联合开设,用户没赶上直播可以听录音,课程使用无限期。

“看上去性价比挺高,但听过几堂课想退货时却退款‘无门’。”他向记者吐槽,“压根找不到退款按钮,售后服务更是不见踪影。”再次查看购买须知,才发现“一经订阅成功,概不退款”的说明。“所谓试听体验也就3分钟,怎么听得出课程好坏?钱花得值不值,难道只能凭运气?”张先生对此很不满。

无独有偶,正在找工作的大学生小刘也被网课退款问题困扰。“想试试互联网运营工作,因为没有专门学习过,就在微信公号‘校招日历’上报名参与培训课程。”她告诉记者,这个由创业者主讲的课程已服务近万人,且承诺用户完成21天的学习任务,就能拿回199元押金。当小刘发现课程设置和作业分配不合理时想退款,却被告知必须完成全部打卡任务。“恰恰是因为课程质量问题不想继续,感觉陷入了怪圈。”小刘无奈地说。记者发现,与该训练营相关的热销课程均有6—18分钟的免费试看,但大多只涉及讲师自我介绍、课程目标、教学理念等信息。

“付费的,并非就是优质的。”不少网友反映,能从试听课程中获取的信息并不多,主要还是根据课程文字介绍来判断,授课人专业一点、名气大一点、购买人数多一点、评价好一点,购买意愿就强一点;课程花费大多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买到假冒伪劣课程往往只能认栽。

业内人士表示,说到底是有些内容付费平台滥用了规则制定权,通过不合法的格式条款变相牟利。比如,提出“本专栏为虚拟服务内容”的说法,将内容付费产品定义为“服务”,避开“商品7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或采用不显著的、隐晦的方式说明“概不退款”,一定程度上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认为:“对于网络课程等,消费者没有产生使用行为就应允许申请退货,比如购买后没有点击、注销账户没有观看等。”他提醒,对于没有试听体验的课程,用户购买时要更加谨慎。

建立保护机制加大监督执法

付费用户有“反悔权”

“上课全程基本对着PPT照本宣科。”前阵子,南京某大学学生小付购买了某网校APP上的“英语口语外教一对一”课程,但外教水平及课程内容质量堪忧。更令她失望的,是不断被阻挠的退款经历:没有退款按键必须和客服沟通,申请4天后才有人电话回复,主要意图却是说服小付别退课。

还有网友爆料,该网校看似给了用户一个月“过渡反悔期”,不满意可随时退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平台用各种借口让用户没办法成功退费。比如,以转到全额奖学金班为由不让用户学习原先购买的课程,但新班开课时间早已超过合同约定的退课期限。即便用户不断向平台投诉,最后能拿回的学费也非常有限。

记者了解到,部分平台已经推出退货、退款服务,以期推动市场秩序的规范。比如,“新世相读书会”组建了40人服务团队,在APP、服务号和用户社群内提供充分的用户沟通渠道;“水滴阅读”“元气读书”等新产品也加入了“开课7天内无理由退款”等机制。

李俊慧呼吁,有关部门亟待加强对平台的监督检查和执法,引导平台合理建立针对不同内容付费产品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尤其对视频课程,只要用户没有点击观看,不影响相关课程再次销售,就应允许用户在法定期限内行使反悔权。

当然,内容付费关键在于“内容”,只有做好了“内容”,才能让用户可持续“付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及发展趋势分析》,用户在使用知识付费产品过程中,对内容辨别和筛选能力也逐步提升。

喜马拉雅平台有关负责人表示,内容付费平台应重视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杜绝抄袭、盗取原创内容现象。平台推出自纠自查机制,建立近百人24小时值班的内容审核基地,开通由专人负责的版权事件快速处理通道,并与语音智能识别公司合作,以技术手段对内容进行更精准的侵权识别。同时逐步完善售前宣传、售后服务等机制,坚决杜绝不规范操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