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湘西土家织锦技艺获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金奖 “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显成效 “方舟”北京施恩中医医院被诉不正当竞争 “基金”北京投入上亿元扶植影视精品创作 “音乐”全球数字音乐收入与实体音乐销量首次持平 “知识产权”如何用“活”知识产权 “商标”仿冒“富侨”商标足疗保健店被判侵权 “版权”国家版权局发布2017年中国版权十件大事 “丰台”北京丰台开展电子产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北京”“文创四板”落户国家文创实验区 “新兴产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知识产权”《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显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成效显著,知识产权“全链条”发展水平大幅提升 “夫人”部分内容构成抄袭《楚乔传》一审被判侵权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泰宁县”福建泰宁:举办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 “品牌”央企品牌建设箭在弦 “专利”另眼看滴滴收购优步中国之举 “总量”国家版权局首次发布著作权质权登记数据 “知识产权”安徽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 “知识产权”深圳出台措施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北京市”“版权进校园”走进北京高校 “专利申请”武汉:专利创造能力“逆势上行” “家居”城外诚设立家居建材商标品牌服务指导站 “版权”独播竞赛切勿盲从 “版权”国家文创实验区版权服务中心在京揭牌 “广东”广东专利奖: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强省建设 “空间”贵州首批众创空间启动运行迎创客 “知识产权”广东发布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知识产权保护”东北地区初步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覆盖 “领域”打击专利侵权假冒建立电商维权机制 “等地”2022年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行动全面展开 “商业秘密”分析数据泄露事件背后的违法行为 “知识产权”[聚焦两会]找准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专利”人工智能之于专利代理:挑战与机遇并存 “商标”“莫言”餐厅类商标将150万在京起拍 “刘家”甘肃永靖成功注册“刘家峡”商标 “专利申请”山西专利申请与授权创历史纪录 “知识产权”安徽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专员队伍 “中国”2015年中国石化获权2844件发明专利拔得企业头筹 “知识产权”2015年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要点印发 “国家版权局”2018年第三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公布 “快速”“快舟”创造我国航天发射纪录获一国防专利 “迪士尼”迪士尼版权运作带给我国影视业的启示 “商标”品牌推广遭遇尴尬集体商标“睡大觉” “互联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 “标志”河南新增7件地理标志产品 “新品种”国家林业局审查上海山茶属新品种 “版权”国家版权局启动2020年中国版权金奖评选活动 “公司”提供网盘资源链接搜索服务盘多多一审被判赔35000元 “文化”前七届文博会签约总额突破3600亿元

“龙山县”湘西土家织锦技艺获首届中国非遗博览会金奖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大国制造“东北狼”——记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团队》,如果您对大国制造“东北狼”——记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团队感兴趣,请往下看。

“我们就是一群‘东北狼’。”大连理工大学现代制造技术科研团队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这群“东北狼”有30余位核心成员,来自材料、力学、机械和控制等领域。近9年内,他们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2008年,团队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东明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4年,团队领军人贾振元的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8年1月8日,贾振元等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三次获奖,都是解决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原理及相关工艺,既有关联更有差别。”贾振元对中新社记者说。

今年获奖项目名为“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是从源头上解决航空、航天、交通领域高端装备所选用的新型材料“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构件加工中面临的世界性难题。

“强度比钢强,比重比铝轻,导电性能比铜好。”贾振元说,由碳纤维为增强相制备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易实现材料与结构整体同步制造,可减少连接,已成为航空、航天、交通等领域高端装备减重增效的优选材料。但用传统加工方式极易产生毛刺、撕裂等损伤,继而影响性能,“毛刺、撕裂将使疲劳寿命和拉伸强度下降9%至30%”。

国内外研究中缺乏系统的共性基础理论,国际通行做法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采用多次实验对比加工效果来改进传统刀具。中国科学家无法得到实际经验,致使“中国制造”受制于人。

比如,复合材料占机身比重是衡量航空飞机先进性的一项重要指标,空中客车A380达到25%,波音787达到50%,中国国产支线客机ARJ仅为2%。然而中俄正在合作研制的远程宽体客机C929的目标是“超过50%”。

“科研工作一定要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贾振元说,想要在短时间内从并跑到领跑,“没有基础研究做支撑,你就超不过去”。

这支科研团队决定突破传统金属等均质材料切削理论体系的束缚,开辟和建立一个适应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的全新的理论体系。得益于团队内交叉融合,又有国家项目经费支持,他们终于啃下“硬骨头”。

“我们要弄清楚损伤是怎么产生的,整个研究过程充满挑战,往往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实验。”团队成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福吉回忆说,有些实验做了半年都没有一点进展。不过,得益于领头人方向把得准,“我们的弯路走得少”。

最终,贾振元团队揭示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去除机理和损伤形成机制,提出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的切削理论,建立了切削力和切削过程动态仿真模型,实现了“源头创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发团队在基础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后,反过来进行应用实践研究,先后发明三类9个系列的制孔、铣削等刀具。他们找到碳纤维复合材料切削质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研发出13台套数控加工工艺装备,填补国内空白。

贾振元说,新研制的技术装备及刀具从2010年开始应用,使复合材料加工损伤由原来的厘米、毫米量级减到0.1毫米内。这些刀具的寿命高于进口刀具2至7倍,价格仅是后者的四分之一。还有一些以往无法加工或只能手工加工的装备,如今做到低损伤数字化加工。

团队成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高航还记得有一次到企业推广刀具,对方提出“如果能当场连续加工100个孔,我们就信服”。结果,他们用刀具干净利落地在一块复合材料板上钻出100个孔,赢得用户信任。

据不完全统计,上述装备及刀具授权发明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54篇,相继应用于航天一院、航天三院、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企业,成为中国航空航天多个重点型号关键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的“利器”。

既是“东北狼”,他们也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使命。以这支团队为主要骨干创建了国家级辽宁省重大装备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主动牵头对接当地老厂,把科研做到国家需要的地方。(记者张素)

(编辑:车兴明)

好了,关于“碳纤维”大国制造“东北狼”——记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团队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