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分析数据泄露事件背后的违法行为 “知识产权”[聚焦两会]找准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专利”人工智能之于专利代理:挑战与机遇并存 “商标”“莫言”餐厅类商标将150万在京起拍 “刘家”甘肃永靖成功注册“刘家峡”商标 “专利申请”山西专利申请与授权创历史纪录 “知识产权”安徽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专员队伍 “中国”2015年中国石化获权2844件发明专利拔得企业头筹 “知识产权”2015年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要点印发 “国家版权局”2018年第三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预警名单公布 “快速”“快舟”创造我国航天发射纪录获一国防专利 “迪士尼”迪士尼版权运作带给我国影视业的启示 “商标”品牌推广遭遇尴尬集体商标“睡大觉” “互联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与阿里达成战略合作 “标志”河南新增7件地理标志产品 “新品种”国家林业局审查上海山茶属新品种 “版权”国家版权局启动2020年中国版权金奖评选活动 “公司”提供网盘资源链接搜索服务盘多多一审被判赔35000元 “文化”前七届文博会签约总额突破3600亿元 “网易”手游《倩女幽魂》一审被判构成不正当竞争 “长城”网尚一审被判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 “知识产权”广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推进工作亮点频现 “甘蔗”拉萨引进内地水果、蔬菜新品种试种成功 “芯片”我国首款智能电视SOC芯片实现量产 “商标”靖州杨梅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知识产权”“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严打侵权行为 “养老院”虚拟养老院”成甘肃首件公益商标 “商标”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荣膺中国商标金奖 “宝鸡市”宝鸡表彰74家获著名商标企业 “大连市”大连围绕企业创新开展专利信息服务 “商标”保税区被认定为天津商标战略示范区 “标准”全国标准版权政策宣贯会在深圳举行 “苹果公司”苹果和英特尔:欲购GPU专利储备“干粮”? “博物馆”博物馆文创开发有妙招,用IP授权激活沉睡的文物 “太阳能电池”比亚迪新专利提升光电转化率 “奎屯市”奎屯市出资1000万元合伙参加中科援疆创新创业基金 “知识产权”中国(烟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殊荣 “北京市”“版权进校园”走进北京十几所高校 “华语”国内第一家获专项出版权的出版公司正式运营 “知识产权”北京发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 “衡山”衡山影子戏入选“非遗”名录 “湖南省”湖南对中国专利奖获奖项目进行补助 “文化”代表建议:应提升知识产权获质押贷款能力 “公司”擅自使用“呷哺”一审被判侵权 “企业”人才短缺阻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上升 “保康县”保康查获一批假“舒肤佳” “沙县”地方小吃如何抢“食机”护品牌 “中国专利”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评选正式启动 “公司”企业擅用他人图片一审被判侵权 “便利店”细节见真章李克强海口调研心系知识产权

“商业秘密”分析数据泄露事件背后的违法行为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闭幕》,如果您对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闭幕感兴趣,请往下看。

9月25日上午,历时五天的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国际会展中心闭幕。本届博览会由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以“非遗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通过展陈、演示、比赛、体验等形式,全面展示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进展和新成果。

本届博览会共设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成果展、非遗精品展、传统工艺项目比赛、民歌大赛、传统工艺振兴论坛、非遗学术成果展、各省区市非遗项目展示、国际及港澳台手工艺产品交易展示、非遗大舞台、手工艺现场体验、美食大集、传统工艺制品、非遗衍生品展示交易等12项活动。汇集了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7所高校以及尼泊尔、泰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优秀非遗项目共800余项,展出非遗作品14000件,涉及非遗项目近千项,参观人数达48万人次,交易额4000余万元,是历届非遗博览会中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

本届博览会首次设置非遗保护学术成果展,以“学术研究与大众生活”为主题,突出展示了数字化技术、互联网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的利用。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信息平台”、“中国记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基础资源数据库”都是首次面向社会推出。通过空间信息平台,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我国1372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和1986名代表性传承人在我国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中国记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基础资源数据库”具有70余万笔数据,观众通过查询可以检索到自己家乡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歌、戏曲、音乐等资料。展区还提供了综合运用虚拟现实、3D建模、人体动作捕捉、高精度影音制作等技术所制作的村落数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项目。“文化长城”和“学研馆”版块,还汇集了6000多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图书。展会期间,众多观众在“留光忆采”版块观看《中国节日影像志》的代表性成果和国家图书馆带来的文化影像,充分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传统工艺振兴论坛以“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为主题,邀请了国内非遗保护与传统工艺领域的专家学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参与高校代表、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代表和传统工艺知名品牌设计机构、电商平台,以及国外手工艺人和专家,交流与分享近年来传统工艺领域的实践经验,务实探讨“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的对策建议和措施方法,共同研讨传统工艺振兴的理念和路径。主旨发言部分由非遗保护和传统工艺领域的六位著名专家、设计师围绕“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等议题分别发言。案例介绍部分邀请了6位国内外专家、传承人和设计师,介绍他们在传统工艺领域的实践经验,参与人员约300人。分论坛部分设置了“传统织染技艺的振兴”、“漆艺德振兴”、“民居营造与美丽乡村建设”、“编织扎制技艺的振兴”四个分会场,分别阐述并研讨传统工艺振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此次论坛的举办为制定、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引导。

传承与再创造——传统工艺精品展以“传承与再创造”为主题,力求从构建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手工技艺,弘扬工匠精神的角度表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的继承、发展与再创造。参展作品为传统工艺典型门类中的典型项目和传承人的精品,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展览展出包括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65件(套)展品,涵盖漆艺、陶瓷工艺、织染绣、玉石雕、竹木雕、金属工艺六大类。

现场展出的原始青瓷、玉雕、石雕、竹木雕技艺,令观众叹为观止。景泰蓝、花丝镶嵌、金银器等金属工艺作品,我国传统织染绣产区及少数民族地区手工艺人以织造、刺绣、印染等工艺手法创作的织染绣作品,让观众近距离体会到非遗精品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本届非博会还将专业分类和省市整体特装展示相结合,分地区、分类别地集中而全面地展示我国各地优秀非遗项目。特装展集中了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非遗项目137项,参展人员250人。除特装展示外,其余参展项目按专业类别进行分区,共分为雕刻类、泥面塑类、陶瓷类等16大类174项。山东省内特装展邀请山东省17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展,设10个特装区,参展项目13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3项,省级项目45项。

展会期间,众多优秀非遗项目悉数展出。独具特色的藏族绘画艺术——唐卡、国家级非遗项目哈萨克族医药、北京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的景泰蓝、云南的白族扎染技艺等,集文化、艺术为一体,历史悠久,色彩鲜艳、做工精美,受到众多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新疆、云南展区在展览期间,还向观众展示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生动地展现非遗文化的魅力,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美食飘香专区设有12个项目,让观众在参观博览会的同时,还能够品尝非遗美食,感受美食文化,引来现场众多观众品尝购买,场面热闹火爆,每天交易额达万元以上。

本届博览会专门设置研培成果展区,集中展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研培计划实施以来的优秀成果,展区汇集了清华大学、北京服装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大学等57所高校及单位参展。展览动静结合,分为静态展示与动态表演(T台秀),涉及刺绣、扎染、陶瓷、剪纸、面塑等数十个非遗项目类别,1500余件作品。本届博览会首次将时装T台秀引入展场,让研培计划的部分成果走上T台,把带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时又贴近当代生活的传统服饰呈现给观众,成为本届博览会现场的一大亮点。

为振兴传统工艺,提高传统工艺从业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本届博览会的传统工艺项目比赛共设了六个比赛项目,分别是泥面塑、草柳藤编、陶瓷手工成型、刺绣、竹编、剪纸。各赛项组委会发动全国的传统工艺从业者进行报名,收到了各地传统工艺从业者的积极反馈,经过初赛和决赛,评委会评出了该赛项的一、二、三等奖,并邀请部分参赛选手赴山东济南,在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现场进行技艺表演赛。

技艺表演赛从9月21日持续到9月24日,在博览会的二层中央比赛区进行,分上、下午举行了泥面塑、草柳藤编、陶瓷手工成型、刺绣、竹编、剪纸、风筝年画比赛。比赛区周围同时进行比赛作品成果展示。表演赛期间,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现场反响热烈,对于传统工艺从业者的精湛技艺,观众纷纷表示传承、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势在必行。现场比赛拉近了传统工艺与观众的距离,也提高了观众们对传统工艺的热情。为服务传统工艺的振兴,博览会开幕以来,中国手艺网与山东齐鲁瑞丰拍卖有限公司向博览会参展参赛人员提供无偿拍卖服务,9月24日上午举行的拍卖活动,活动现场反响十分热烈,竞价踊跃,成交率高。

本届博览会设置的民歌大赛旨在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推动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与传播,鼓励创新和交流。经过评委会的复赛评审,最终有53组选手、共174人入围决赛。决赛选手分别来自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中国音乐学院等11所院校,选手包括藏族、朝鲜族、傣族、侗族、鄂温克族等17个民族。博览会期间,每天分别在博览会现场及齐鲁师范学院进行决赛。大赛分为多人组合、独唱、重唱、民歌改编、院校组等多种形式,参赛曲目涵盖了我国各地各民族的众多代表性民歌。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

非遗大舞台的现场演出,提升了本届博览会的可看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充分体现了“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办会理念。山东大鼓、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河南坠子、济南皮影戏等表演类非遗项目节目轮番上演,让现场观众在品鉴非遗工艺制品的同时,还可通过视觉、听觉体验非遗的魅力。

传承互动体验区共设面塑、泥塑、陶艺、结艺、社火脸谱等8个非遗项目,搭建不同风格的体验平台,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现场演示。展会期间,开展“我是小小手艺星”少年儿童体验活动,小朋友自己动手制作泥面塑、剪纸等作品,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另外,此次互动体验还开设微信预约平台,观众可以通过微信进行网上预约,方便快捷地参与到活动当中,享受非遗带来的快乐。

(编辑:蒋朔)

好了,关于“传统工艺”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闭幕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