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知识产权局资助一批知识产权运用促进项目 第十届中国专利周 河南地区活动启动 中国政府承诺愿与各方一起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 广东抽检水果制品样品168批次 不合格4批次 打假黑科技:阿里大数据模型动态狙击“变异”假壮阳药 国家食药总局曝光十个情节严重违法广告 山东省青岛市抽检肥料150批次 不合格12批次 重庆市食药监局抽检9类食品97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辽宁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 我国林业植物新品种授权数量破千件 一个馒头引发的“巴比”之争 临沂市开展药品飞行检查 三家药企不合格上黑榜 辽宁省质监局:1批次泳装产品不合格 中国拒绝吉利德丙肝天价药专利申请 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保护创新活力 重庆市南岸区市场监管局抽检434批次食品 不合格样品11批次 西班牙爆假药丑闻 非法进口半成品药贴牌后再出口 共享充电宝:妥善处理纠纷,促进行业发展 苏宁航天携手普及电子发票 规范电商发展将有据可依 山东省食药监局:4批次药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规定 PDLBioPharma获默克1950万美元和解专利权诉讼 湖南省湘乡市市场监管局抽检:11批次食品不合格 完善版权保护拓宽体育赛事“掘金”路 销售“假口罩”类刑事案件的罪名适用 强化标准和知识产权应用基础建设 助力宁夏高质量发展 “兰州百合”商标喜进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 云南昆明市工商局公布手机抽查不合格名单 湖南“浏阳茶油”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为经济中高速增长注入知识产权动能 贵州抽检:1批次单晶体冰糖和1批次片糖不合格 肯德基麦当劳被曝原料鸡45天速成靠吃药 浙江省开化县抽检20个批次复用餐饮具 不合格1批次 北京市工商局:“风尚”型号电动车等商品抽检不合格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关于1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2年第22期)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食安委: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贵州贵阳启动地理标志品牌提升工作 购买保健食品 谨防虚假违法广告 国家药监局:“东盛堂”系列化妆品均为假冒产品 已停止销售 以知识产权运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安徽宁国市2018年知识产权工作再创辉煌 吉林省工商局抽检箱包商品6组 不合格4组 重庆:知识产权人才“赤字” 专利代理师成香饽饽 中国杭州(制笔)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开启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模式 广西东兴海关查获40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 用“阳光监督 向假冒伪劣宣战 贵州安顺市抽检食用农产品17批次样品 不合格2批次 山东潍坊市质监局抽查58批次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产品不合格27批次 盗版软件使我国损失543亿元 广东发布专利导航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指南 欧盟与中国将草签地理标志协定

遏制盗版书乱象,关键在于群策群力

近日,打击盗版图书成为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华为与陈春花教授事件发酵的过程中,当当网以尖锐的话语指向两家网络平台,认为盗版书店在相关平台非常活跃,引起关注。

应该说,不论是平台还是个体,对于盗版书现状,都有站出来进行批评和举报的权利。不过,正如潇湘晨报等媒体报道的,某些指责其他平台盗版书问题的平台,自家也常被媒体揭露盗版书乱象,而且消费者常常感慨维权不易。笔者有朋友就表示,在个别平台买书时“中招”过。某网曾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过倡议:拒绝盗版书,坚决主张正版维权。但几年来,由于盗版图书没有得到根除,因而人们也经常提起这个“梗”。这个听上去有点黑色幽默意味的“故事”反映了深层次中的尴尬。

对此,笔者同样有感悟。不少买书人纷纷买到盗版书,固然说明,现在的盗版技术比过去“强”了不少,以至于防不胜防,但另一方面,盗版书屡禁不止,甚至在局部还有泛滥迹象,使得消费者买到盗版书的概率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信号:盗版书总是能“破解”一些防范机制,对消费者进行颇见成效的“诱导”。面对这个局面,必须树立起众志成城、一致对“盗版”的意识,通过平台管理、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等多重手段,将盗版书驱逐出文化圈。单打独斗、各自出招,并不利于治理盗版书乱象。

当此之时,与其互相埋怨,不如携手共同抵御盗版势力。平台守土有责,这是当然的——每一个平台都应该如此。值得思辨的是,撇开自家做得如何不说,指责别的平台例如短视频平台成为盗版书温床,能不能立得住脚?显然,盗版书利用各种缝隙,四处钻营、勾连,这是必须看到的事实,但治理盗版书,必须建立起群策群力、团结协作的机制,从源头治理,从大局破题。慎提某某平台是盗版书温床、源头,从我做起,从整个机制防范做起,才是正确方向。

盗版书的确害人、坑人,令人愤懑莫名。应该说,盗版书的历史不短了,它们长期共存于正版图书所结成的“书海”中。在新媒体时代,它们不断利用各种新技术、各种新机会,伺机打入各个地带。盗版书由来已久,不是因为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兴起才出现的新温床,可以说,从互联网1.0时代到互联网2.0时代,都有盗版书的影子。例如,电商平台和网购兴起前后、短视频时代到来之前,盗版书就一直存在着某种畸形的“市场”。这种“体验”,可以说穿越了一段漫长的时间,从消费者习惯网购之前到热衷于网购之后,盗版书都像蚂蟥一样“钉”在各种市场框架上,吸食着正版图书的营养和机会,败坏着文化领域的风气。但,与其说某种新技术、某种新平台导致盗版书猖獗,不如说,盗版书始作俑者实在“狡猾”且善于“学习更新”。

盗版图书总是在利用各种机缘“做大”。遏制这种势头的核心动力,在于每一个平台的守土有责、监管手段的更新——在大数据时代,盗版书的生产、销售、流通,必然流露出无法遮掩的线索。加强依法监管制度、升级防火墙,时不我待。扬州 陈云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