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城关小学被列为第六批全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新疆食药监局:1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澳大利亚初创与成长型企业应掌握的核心知识产权管理技巧 上海市浦东新区抽检:3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韩媒:韩网漫产业发展迅速 商标注册数量激增 评论:进口抗癌药要惠及群众需政策“组合拳” 中国正式生效《海牙协定》 国家知识产权局十问十答释疑解惑 江苏南京市玄武区完成知识产权示范培育企业验收工作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关于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2022年第3号) 江西省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广东江门打造知识产权引领创新发展新高地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抽检4批次不合格 湖北武汉:9家企业上失信名单 河南科大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居河南高校首位 版权整治开启,音乐平台躺着赚钱时代结束 “黑餐馆”“幽灵外卖”频现 网络餐饮平台如何治理? 标称商标奥若拉、好家纺、缔凡、茉莉香居等上蚕丝被产品质量抽检“黑榜” 众创空间WeWork在纽约起诉中国优客工场:侵犯商标权 宁夏食药监局: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美国专利钓饵诉讼创下历史新高(组图)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4批次瓦楞纸箱产品抽查不合格 为专利成果转化提速需靠完善机制 青海省食药监局抽检20类食品243批次样品不合格2批次 重庆市云阳县市场监管局:小米辣等7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贵州贵阳市市场监管局抽检:6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法律专家解读:视频短就不会构成侵权吗? 山东省菏泽市工商局:3批次化肥不合格 “知识产权竞争未来”采访活动走进湖南、安徽 陕西省宝鸡市食药监局抽检餐饮食品36批次不合格14批次 福建食药监抽检:2批次食品不合格 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局抽检样品198批次食品样品不合格2批次 流媒体翻录者称美国政府的盗版网站清单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柴海涛副主任与欧盟驻华使团官员交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 山东:8批次激光笔标记项目不合格 商标注册收费标准4月1日起降低50% 河南省质监局抽查55批次漆包圆绕组线产品 不合格4批次 新疆抽检8类食品568批次样品 不合格9批次 江苏无锡市食药监局抽检食品1批次不合格 湖北荆州公安县与湖南南县签署知识产权跨区域合作协议 广西市场监管局抽检建筑用防水卷材4批次不合格 易初莲花超市腐皮疑似有死虫 经销商不知厂家名 2017年版基本医保用药扩容15% 45种专利药将谈判"砍价" 福建三明市积极营造商标保护发展环境侧记 湖南长沙宁乡经开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美媒:中国制造告别廉价仿冒 创新机制值得外企学习 陕西省西咸新区市场服务与监督管理局:5批次食品不合格 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冰墩墩”使用规范 江苏南京:集体商标占全省六成 国际商标注册申请多 禁止辣条,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天津市西青区市场监管局:8批次餐饮食品抽检不合格

知名企业不应对“傍名牌”无动于衷

近日,一段“河南现‘中匡石油’,有车主不敢加油”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拍摄于河南三门峡,有一个名为“中匡石油”的加油站,其名字和标志被指与“中国石油”非常相似,易产生混淆。记者查询看到,中匡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福建莆田,法人则称并不是山寨中国石油,名字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律师表示,“中国石油”已被注册成商标,中匡石油易引起消费者混淆,或构成侵权。(11月1日《北京青年报》)

有的企业靠产品赚钱,有的靠营销赚钱,还有的靠消费者“看错”赚钱。比如这家“中匡石油”,若不是车主发现“中国石油”的加油卡不能使用,恐怕还很难发现竟有如此操作。

因为注册地在福建莆田就歧视人家,这当然是不对的,可仔细看下来,这不就是百姓口中的山寨品吗?毕竟,不仅是名字相似度极高、经营业务高度重合那么简单,这家“中匡石油”的标识也与“中国石油”高度相似——名字相似就罢了,颜色、字体和构图都相似,这还不叫“傍名牌”?就算是较真儿的消费者,没准儿也认为是广告牌年久失修,掉了一竖也说不定。更绝的是,这家公司的法人还有另一家公司,名叫“申国石油”,这就没什么好解释的吧?

康帅博、脉劫、营养抉线、666皮炎平、漂柔洗发水、小夭鹅、飞利埔……类似的产品着实不少,哪个好卖人家就仿冒哪个,通过攀附知名产品的商誉来赚钱。有的消费者蒙在鼓里,有的则是贪便宜、好面子而专门购买,无论哪种情况,都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应严厉查处。

不过,之所以“傍名牌”的行为屡禁不止,是因为他们有空子可钻。一方面,违法成本较低。企业维权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最终的赔偿却少得可怜,于是在超额利润的驱使下,有些企业根本停不下脚步,即使败诉还可以卷土重来;另一方面,有些企业不够爱惜自己的羽毛。譬如,中国石油官方微博上曾发布消息称,中固石油、中匡石油、中围石油等加油站都是冒牌货,消费者可以通过开发票的方式来辨认。的确,由于规模有限,对正牌企业造成的影响似乎并不大,但考虑到自身品牌形象,这些企业难道不该积极举证,尽早打掉冒用自己名义坑害消费者的李鬼吗?

按照“中匡石油”负责人的说法,“中匡”两个字一直都有,出自传统文化。的确,《逸周书·大匡》中有这俩字,意指“中等的治绩”,将其作为品牌名称真的是为了展现企业的低调?信不信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否为合法商标,又是怎样成功注册,合法山寨的?这一切,都需要中国石油站出来,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不负消费者的信任。文/宋鹏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