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涉县核桃花椒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尿激酶”我国自主创新生物溶栓新药创制获重大突破填补国内空白 “产业”政策扶持推动LED产业快速发展 “广州”广州第二批“非遗”传承人公布最年轻者37岁 “商标”察右后旗实施商标兴旗战略见成效 “亿元”福建7大战略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产值将超万亿元 “专利申请”没有专利支撑,共享经济能走多远? “影视”“影游联动”挖掘版权价值 “融资”四川去年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快速增长 “人工智能”国家级人工智能试验区落户北京 “深圳”超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星云”7月将在深圳运行 “动漫”手机动漫产业确立中国标准 “液态”我国核能系统冷却剂技术获新突破 “专利”安徽专利运用实力跻身全国十强 “可汗”网易携手可汗学院打造网络课堂 “产品”重视产品原创理念的策略性运用 “专利申请”天津滨海新区专利申请量大增 “知识产权”【两会】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代表委员建言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山西省”前三季度山西省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同比增长50.7% “企业”企业要抓住环境问题下的发展契机 “光伏”我国聚光光伏企业将打破垄断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空间”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u波段辐冷型空间行波管成功在轨应用 “品牌”勿让“首店经济”昙花一现 “马铃薯”黑龙江:要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 “国家版权局”著作权法修改草案或年底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 “亿元”江西工信委:“十二五”工业增加值力争破万亿 “硒鼓”深圳警方伏击一月端掉一假冒窝点 “日本”陕西非遗泾渭茯茶将亮相日本京都茶会 “软件”著作权登记增长显著软件创新力大幅提升 “中国”部分外企退场,不必大惊小怪 “球鞋”不为“疯狂”的鞋子买单 “版权”数字环境下版权集体管理国际研讨会将举办 “专利权”天津专利权质押贷款首破3亿 “商标”天津滨海新区实施商标战略打造商标强区 “总队”罚没款1100余万元,北京查处违规发行《厚黑学》系列案 “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完善政策体系促文化产业发展 “紫砂”喀左紫砂成为国家保护地理标志产品 “南充市”四川南充市出台激励政策推动全市专利工作 “兴文县”四川兴文县重奖专利权人 “科技”石家庄专利提升行动消除“零专利”企业50家 “沙棘”青海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延长浆果资源产业链 “京东方”中国企业首获国际质量创新大奖 “成都”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发展加快 “土豆”优酷土豆与新浪微博达成版权合作 “我是”《我是歌手》爆红引进版权后续盈利难题待解 “影片”激励中国影业“艺恩电影产业奖”即将颁出 “商标”江西工商“四个三”举措推商标战略 “海河”让七里海河蟹吃着更香 “重庆市”重庆发布“十二五”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中国”研究报告:创新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涉县”涉县核桃花椒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以专利为荣与创新为伴》,如果您对以专利为荣与创新为伴感兴趣,请往下看。

原标题:庆祝改革开放40年·亲历者说

以专利为荣与创新为伴——访中国第一件专利申请人胡国华

2018年1月26日早8点,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受理大厅一切准备工作刚刚就绪,开始一天的业务,一位老人已经伴着金色的朝阳等在那里。

在中国,提起专利,有一个绕也绕不过去的名字,他就是胡国华。1985年4月1日是中国专利法实施的第一天,航空航天工业部207所工程师胡国华在当时的中国专利局专利申请受理处提交了中国第一件专利申请,并在当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证书上的专利号为“85100001.0”。

胡国华此次前来专利受理大厅是为了给他新获得的两件发明专利缴费。按照微信上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写明的注意事项,在详细咨询工作人员后,胡国华认真填写好缴费清单,完成了这次缴费。“今天我还要去郊区的厂房安装我设计的太阳模拟器发光装置,去另一个光学加工制造厂看太阳模拟器光学反射镜情况,这个装置也包含我拥有的多件专利,你们可以和我一道去看看。”胡国华提议,记者欣然应邀。在路上,他谈起了他的专利故事。

获得我国首件专利

尽管已经过去30余年,也对人讲过无数次,但回忆起自己提交第一件专利申请时的情景,胡国华依旧难掩激动与自豪之情。

当年,在中国专利局查阅资料时,胡国华得知中国将实施专利法并开始接收专利申请,当时就有了争取提交第一件专利申请的念头。他翻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专利需要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我当时已有的创新成果很多通过展览、学术论文等方式公开了,已不符合专利新颖性原则,因此,只能从最新的创新成果中入手。”胡国华说。一番考虑过后,最终选定了他研发的一种现代光学图像处理技术。

离我国正式受理专利申请还有3天,带着准备提交的专利申请材料,胡国华来到中国专利局。彼时,专利受理处前的小院已经有不少人在此等候。胡国华随后回到所里,准备了一块牌子,写上了“申请专利在此排队,第一名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二○七所”的字样,挂在专利申请处门口,就这样他的身后就形成了一条队伍。在等待了三天三夜后,胡国华第一个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

这件发明专利申请名称为“可变光学滤波实时假彩色显示装置”,在1985年12月获得授权,发明人是胡国华等2人,专利权人为航天工业部第二研究院207所。胡国华介绍,该装置能够实现实时显示按空间频率增强的假彩色图像,获取更多信息,从而可以用于分析卫星图片。

“专利法的实施承认了知识的价值,对于激励创新发挥了巨大作用。”胡国华回忆,在专利法实施之前,绝大部分人对知识产权不了解,国家单位之间只要开介绍信就可以互相学习技术。虽然这样有助于技术的传播推广,但会挫伤创新者的热情,长此以往会阻碍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胡国华认为,专利法的实施是对科研工作者创新创造劳动的肯定。“年轻人有了自己的发明创造、提交了专利申请,一样可以承担大型的科研项目。”

改革开放迎来机遇

在胡国华看来,能够成为我国第一件专利发明人非常“幸运”。这份“幸运”来自我国改革开放对科技人员的“松绑”,也来自他自身立足应用、创新不辍的执著。“在很大程度上,科技创新是需要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的,改革开放肯定了科研的价值,也活跃了僵化的思维模式,逐渐疏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胡国华深有感触地说。

197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在原航空部第二研究院207所从事光学研究的胡国华发现,随着对光学前沿技术研究的深入,原有的实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科研所需,而从国外进口则会耗费国家紧缺的外汇。于是,他决定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设计一套现代光学实验装置。

每天下班后,胡国华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对实验装置的研究。仅一年,胡国华完成了“全息照相和光学信息处理实验系统”的设计。这套装置包括光学镜头、镜片、调节架、防震动工作台等60余个部件。设计有了,如何制作出来?当时的胡国华并没有足够资金。他联系了上海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光学实验室,两所大学知道后都十分欣喜,表示愿意购买。吃下“定心丸”,胡国华牵线相关工厂与两所大学签了合同,设备得以生产。1979年,该装置被制作了出来。彼时恰逢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下发文件,鼓励下属单位制造民品,胡国华遂把这套设备贡献给单位,成为所里的“1号民品”。

然而,当时的他也面临着需要实验场地与研究经费的难题。一名新华社记者获知,在新华社内参上反映了这一情况。邓小平看到后,立即做出批示:“这样的好事,为什么没有得到国防科工委的注意和重视,所需不多,要求不高,国防科工委内部应该可以解决。”

这让胡国华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一个科研任务,其中必定包含新技术、全球尚属先进甚至空白的技术。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对其中的某些技术稍加转向、补充,就能成为一种民用急需的新产品、新技术,这几乎不需要额外的经费、设备等条件,而这些研究,民用单位往往无力独立完成。这就需要单位提倡鼓励,科研人员勇于开发,让研究成果对国家产生更多社会与经济效益。”1984年9月,胡国华在一份单位内部的交流材料中这样写道。

为了让自己在研究所里的创新成果在社会更多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1986年,胡国华向单位递交了外聘申请书,获得批准后停薪留职进入市场谋求发展。在此之后,胡国华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烟草专卖局设计了激光图像防伪标志、为医院设计了治疗近视眼的激光手术设备……寓研究于应用,胡国华在第一号专利之后的30年里,提交了近30件专利申请,10余件专利获得授权。

坚持创新从不言老

退休后的胡国华曾随家人迁居美国,但后来还是放弃了美国的绿卡回国继续创新。“我的研究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比什么都高兴。”胡国华说。他注册公司,为的是依旧搞科研。

闲聊间,胡国华带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的设备组装工厂。因为膝部伤病,胡国华脚步显得有些蹒跚。此时正是北京最冷的时节,安装地点是一间没有空调和暖气的简易厂房,由于遮住了阳光,厂房内甚至比外面更冷几分,记者一进入已经瑟瑟发抖。胡国华就在这里与两个工人开始对太阳模拟器发光设备进行组装。

“这个光源要有倾斜度,安装时比较麻烦,需要拆开以后放上去,固定后锁死。”“两部高的放这边,矮的放那边。”……一边安装,胡国华一边指导工人的动作,确保准确度。设备测试时的灯光映衬出老人一丝不苟的面庞。设备安装成功,两位年轻工人都已经略显疲惫,胡国华依旧十分精神。随后,他又与记者驱车远赴丰台的光学厂,这里直径1米的太阳光反射镜已经按照胡国华的设计制造完成。“有些问题,如果没有技术支撑,即使有大量资金也不一定能解决。胡老师往往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让它们迎刃而解。”该光学厂厂长常悦告诉记者。

4个月后,胡国华赴南京完成这套太阳光模拟器的全部组装,交付合同单位。胡国华介绍:“太空中飞行的卫星、火箭残片等在太阳光照射后反射到地面上,可以看到无数不同图形。要了解他们在太阳光照射下所呈现图像的情况,为天文观测作参考,就可以运用这套设备进行实验。”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是我完成的最后一个项目了,我打算年纪更大之后在江苏老家定居,那就真要退下来了。”胡国华语气中依旧有着对科技创新的眷恋。“以后就不进行科技研究了?”“那也不一定,也许有新的科技问题找到我,感兴趣的话还是会研究。”(本报记者吴珂)

(编辑:李星仪)

好了,关于“专利申请”以专利为荣与创新为伴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