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考前冲刺班开班 河南省市场监管局:3批次住宅厨房排气道产品不符合标准要求 知识产权保护助推字库产业发展 浙江省质监局抽查13批次餐具洗涤剂产品不合格5批次 小米深化打假维权机制 维权涉案金额累计达3亿元 “盐池滩羊”入列全国十大富农商标案例 广东深圳市检察院:为深圳知识产权提供全方位的检察保护 识破假冒桶装纯净水还需监管亮剑 商标没有“著名”只有消费者“认可” 2600余辆进口凯迪拉克SRX汽车将被召回 广东江门台山实现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零的突破”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修订工作全面启动 2015年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报名人数与去年持平 突出广东物联网专利研发领先优势 江西吉安市深入版权企业开展宣传服务 知识产权做“护身盔甲”才能贏得人工智能未来 最高法拟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制裁力度 安徽省安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餐饮食品20批次 1批次不合格 辽宁省食药监百余打假专员严查保健食品化妆品 苹果被判iPhone等专利侵权 需赔偿2360万美元 2019年泉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发布 IP“成功”案例越来越多专家称有人刻意“指鹿为马” 别让伪劣商品砸了网购牌子 内部装潢能否受外观设计专利保护? 哈萨克斯坦数字技术法规修正案正式生效 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允许本国企业免费使用其专利技术 2017企业专利保护论坛在沪举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告3批次乳制品不合格 俄罗斯知识产权产业改革:版税计划和新的超级监管机构 著作权法应扩大建筑作品保护范围 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江西“金溪蜜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广西贺州市食药监局: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对乌江榨菜不服 马江榨菜北京高院上诉 江西九江:加速知识产权“变现”为中小企业纾困 山西省规范政府采购行政处罚行为 违法失信将被曝光 中国版权协会启动“中国版权链” 【关注两会】要让制假售假者再不敢违法 江苏省苏州商标窗口新增22项业务 变更转让不用再跑北京 中国首次发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指出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国的主动作为 USR起诉苹果和维萨侵犯其电子支付专利 非洲地区知识产权组织关于应对新型冠肺炎的通知(二) 华强北遭遇最严打假:许多商铺知难而退 创客入场 美国商标专利局驳回“I can’t breathe”商标申请 广东清远召开知识产权检察研讨会 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发布12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 澳大利亚专家介绍提交国际商标申请时应注意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强化知识产权运用 华为三星在英国输掉专利官司 天津市南开区抽检12批次食用农产品样品 不合格2批次 “乔丹”商标案 思考在继续

食品安全要尽快长出“入刑”的牙齿

近日,一则源发于娱乐圈的新闻,相当引人关注——有媒体曝光包贝尔在哈尔滨开的辣庄火锅店使用了假鸭血。暗访中,该火锅店服务员称所销售的“鸭血”都是从四川空运,“一天一到”,结果一滴鸭血都没有。在舆论重压之下,包贝尔在微博发文道歉,会承担全部责任。

因为是娱乐明星,再加上赶上315的“档期”,因此包贝尔摊上假鸭血这事,就有了被更多被公众架在火上烤的理由。但包贝尔或许没有完全意识到假鸭血事件的严重程度,他自称“愿意承担全部责任”。但如果责任后果是要对照直接入刑的话,他还能否如此“举重若轻”呢?

这并非是无端臆想。3月17日,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刑事打击力度,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完善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司法解释,有力发挥刑法的打击震慑作用。其中,“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这样的描述,让公众看到食品安全领域有了更加刚性的法网织密。而用刑法作为最后强硬手段,来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更加细化的规制,并把造假这种卑劣的违法行为单独提出来,就是要杜绝事后的“装无辜”“撇关系”。这种可操作性的提升,不啻加强了公众的食品安全感。

而“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的关键词,同样也出现在顶层设计的高屋建瓴中。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张高丽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时,就指出,要完善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推动掺假造假行为直接入刑,用最严厉的处罚坚决遏制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作为“最后手段,”刑法具有保证其他法律规范实现的作用。而刑法作为“保障法”的语境,使其既有独立性又有托底性。可以期待的是,当食品安全问题入刑之后,再发生相关事件,在法律适用的程序上,就应遵循刑事优先原则。这种在惩治上的绝对“加码”,对不法分子的震慑性,必然是立竿见影。

因此,再从包贝尔假鸭血事件的案例看,如果按照现在刑法中关于食品造假入刑的相关规定,就须到达“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这一地步,显然责任方还不够量刑。而事后,包贝尔声称“不知情”,自己也是受害者,事件就陷入到各执一词的罗生门,再加上缺乏“食品造假行为直接入刑”的法律支撑和惩罚手段,最终结果大概就是罚款加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而这种违法成本之低,也是历来被公众所诟病的。

因此,当食品安全问题入刑有了“加速度”的语境后,人们更加期待它能尽早“落地”,并长出牙齿。相比于行政处罚的“皮肉之痛”,刑事处罚的“打断骨头”,更让人望而生畏。不过在当下,考虑到食品安全领域行政执法的特殊性,如果食品安全问题“入刑”的话,它在立法上的内容,该如何与《食品安全法》进行衔接和融合,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毕竟,立法需要清晰,否则就会带来执法的模糊。对于需要用猛药来整治的食品安全领域,希望不要让公众等的太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