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应重视推进实施高校知识产权战略 “专项”中国电科研制成自主知识产权多线切割机 “安全阀”中国成功研制核电发展“卡脖子”阀门 “异地”东北三省工商部门将联合执法 “吉林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增产明显 “石墨”深圳石墨烯产业加速聚集已申请相关专利700余件 “省级”非遗怎样走向“活态传承”:收徒较难后继乏人 “知识产权”两部门:继续支持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 “醴陵”“无牌无标”今后不得冒名“醴陵瓷器” “超导”上海交大首创国内百米级超导带材 “指令”专利量少缺乏合力让计算机指令系统“听自己的” “文化遗产”8年连续投资800万保护“非遗” “知识产权”世博会期间中国公安机关破获1300余起侵犯知识产权案 “商标”佛山企业申报商标国际注册可获最高资助10万元 “网络”中国网络版权产业正在崛起正版化率大幅提高 “企业”“四力”构建企业创新力“指数体系” “张弓”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助推张弓酒美誉度迅速提升 “美元”韩媒:中国品牌价值居世界第二 “结题”河南42项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项目结题 “办法”商务部拟修改汽车品牌管理办法 “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海关查获知识产权侵权案数量创历史新高 “国家版权局”去年著作权登记北京居总量第一 “弹性体”多材料3D打印结构粘接问题解决 “蜂蜜”铁观音蜜茶专利申请引关注 “成都”成都高新区出台措施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成都市”成都市局加强专利行政执法维护创新创业法治环境 “区块”图腾·百度区块链原创图片服务平台将发布 “专利申请”山西省专利申请总量同比增五成 “象山”“象山红”获农业部“国字号”地理标志 “陶器”痘姆古陶:让非遗文化活在当下 “知识产权”最高法:依法严惩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 “湖北”湖北严打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案件 “互联网”虚拟空间离不开“现实规则” “海口市”海口检方成功抗诉制贩假酒案主犯加刑 “公司”假防伪码成假货“转正”帮凶? “风电”中国首台6兆瓦风电机组出产 “郧西”讲述郧西“专利达人”的故事 “醴陵”醴陵新增6个地理标志商标 “山寨”山寨“大黄鸭”盛行背后的“社会病” “文化”中央财政支持97项文化科技创新工程 “专利申请”天津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五年翻番 “商业秘密”新太科技知识产权战胜诉 “土豆”新品种下地创奇迹“土豆王”亩产八千斤 “技艺”北京糖画:一勺甜蜜显绝活 “故宫”景区文创为何盯上口红生意? “知识产权”10亿元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在北京成立 “贺州市”贺州男子卖600张盗版碟盈利万元被逮捕 “音乐”网络音乐为何难别免费午餐? “专利”2012年度天津专利奖揭晓滨海新区获奖比例65% “核电”中国核工业依靠自主创新加强核心竞争力

“知识产权”应重视推进实施高校知识产权战略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中国制造”还缺求极致的精神》,如果您对“中国制造”还缺求极致的精神感兴趣,请往下看。

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落实“中国制造2025”做了部署。“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容易让人想起德国的“工业4.0”,也容易联想到美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确实如此,“中国制造2025”所追求的,正是打造中国制造的升级版。

更具体点说,中国制造的升级版,期许的是由大变强,以及能够包含更多的创造因素。很多年里,中国制造业整体上处于较为低端、粗放的状态,“山寨”形象挥之不去,问题不少。即便是模仿,也往往缺少有创造、有智慧的模仿。正因此,中国制造升级的压力和紧迫性都很强烈。

“中国制造2025”,主要落点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上,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是在制造业的“高大上”部分发力,是具有前瞻意义的布局。今天的世界舞台上,各个具有自身优势或特色的制造业国家,都在为未来的激烈竞争努力做着准备。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在哪里,是否能与群雄共舞,还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落败?这无疑是一个严肃的考题。

整体来看,中国制造的升级面临着很多的困境。产品附加值低、高端人才缺乏、创新投入短缺、贸易壁垒高筑等,都是人们常见的问题。有业界人士就戏言,中国制造其实还是在2.0阶段,想要迅速4.0,谈何容易?这种说法当然未必准确,但也指出了中国制造所面临的深刻困境。

显然,中国制造的突围,需要系统性的努力。比如,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可以减轻税负,为中国制造略微松绑;比如,大力投入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以此摆脱长期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环节的情形;再比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创造护航。“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则是在另一个重要维度上为中国制造的未来卡位。

制度、政策等层面的努力,对于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大有助益,但这些还都是外在的力量。在竞争的舞台上,真正的将军与战士,是中国制造业的企业家与从业者。中国制造能不能彻底摆脱“山寨”形象,能不能改变“别人吃肉我喝汤”的状况,重任还在这个群体的身上。坦率地说,中国制造业整体上还缺了精神,一种求极致的精神。中国制造要想真的升级,改变粗放、低端的形象,非要有这种精神不可。

在德国制造那里,这种求极致的精神表现为德国制造业界对于技术、创新、质量的高度追求。国人信任德国制造,难以用“佩服”二字简单概括;在日本制造那里,尽管中日关系一直有些摩擦,但日货却让国人心绪颇为复杂——撇开其他的情感因素,国人对于日货也是推崇认可的,而日货的质量,与日本工业技术背后的“职人精神”密不可分;在美国制造那里,以苹果为代表的企业所引领的创新高度,亦会让国人(不只是“果粉”)从心底里赞赏。

这种求极致的精神,建立在对企业生产产品最终目的的完美体认上。一个有抱负的企业存在的价值,不只是通过生产产品换回财富,而是通过自身产品服务社会。这种求极致的精神,也体现为对产品质量的高度关注,真正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中国制造之所以“假冒伪劣”较多,本质上是没有充分重视质量。一些企业主会找各种理由推延转型、减少创新投入,这固然与环境因素有关,内在里亦与自身的追求不足有关。

所幸,对于中国制造目前遇到的困境,方方面面都有共识。从中央政府到微观企业,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的愿望也都很强烈。这是中国制造拥有未来的关键所在。在这些之外,制造业界也得补上“短板”,尤其是要对求极致的精神多一点追求。

(编辑:白逸群)

好了,关于“中国制造”“中国制造”还缺求极致的精神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