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质监局抽查电线电缆产品6批次不合格 高通长期投入和技术积累 是专利授权的基石 2019年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在广西举办 安徽蚌埠多部门联合开展冬奥版权保护集中行动 上海市食药监局公布177批次食品抽检信息不合格3批次 山东青岛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不再有假货?阿里亮出史上最强打假大招,华为、三星力挺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8批次纸尿裤抽检不合格 新华网评:海底捞们,请“打开”后厨说“亮话” 2017年湖南知识产权十大热点事件榜单发布 河南省食药监局:4批次药品抽检不合格 宁波大榭检验检疫局查获一批伪劣出口打火机 一瓶酱油“面条鲜”成为知识产权维权的典型案例 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科学计算软件在渝诞生 塞浦路斯更新商标在线服务 “神奇的膏药贴”该如何定性? 上海:推进虹桥商务区知识产权保护 版权保护 撬动千亿元市场的杠杆 浙江省丽水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79批次 不合格3批次 四川成都70家“准小区”受检不合格消防器材被销毁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5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福建省食药监局:1批次炒货食品抽检不合格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多部门入驻“服贸会”开展涉冬奥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知识产权系列培训第六期培训班开班 陕西宝鸡市食药监局通告4批次餐饮具不合格情况 “好声音”版权之争后大变脸 中国综艺经历“断奶”之痛 疫情防控期间价格违法典型案件(第四批) 国知局:7园区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山西省晋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第一期) 湖北省公示食药发布失信企业名单 网络“免费午餐”真能免费吗 盗版带来巨大伤害 美国说唱歌手Lil Nas X就版权侵权提起抗辩 广东深圳市市场监管局:9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构建商业秘密保护法律模式,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繁荣 --“推动中国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研讨会”成功召开 湖北宜昌市食药监局:1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上海市奉贤区市场监管局抽检蔬菜及其制品样品17批次不合格1批次 集体商标:为啥“酣睡”的多 知识产权事业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期 华为将美国第四大运营商告上了法庭,还是因为专利问题 打造福建福州知识产权司法品牌 福州市中院推进技术调查官制度 胜利深部油藏激活微生物采油技术获发明专利 上海市青浦区:抽检226批次餐饮食品不合格率为4.42% 古美朗姆酒商标纷争再起波澜 7类食品抽检6批次不合格 美国海关严打假货力度升级,仅去年就查获400万美元假冒品牌家具 茂名市启动农产品和农资专项打假行动 美法院命令亚马逊开放库存以查验假货 四成节能灯LED灯抽检不合格 福建泉州:2020年专利导航项目申报开启 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2年第13号)

拿商标忽悠消费者“手擀面”就该被判赔

手擀面因其独有的口感筋道、面香浓郁、营养健康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对于面食爱好者来说,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会带来难得惬意的味觉及怀旧的双重享受。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你吃的所谓“手擀面”“手打面”,并不是真正出自纯手工,而只是个商标而已。为此,有消费者将企业告上了法庭,获赔偿共计15.8万元(10月29日《中国消费者报》)。

消费者之所以对手工食品情有独钟,一方面是手工制作的食品容易引发人们的情怀、乡愁,带有“妈妈的味道”;另一方面,相比于工业流水线产品,手工食品在味道、口感上可能更加正宗,吃起来更加符合消费者的口味。

也正因为如此,现在商场、超市里打着手工制作名义的食品越来越多,就以面条制品为例,“手擀面”“手工面”“手打面”层出不穷。但是很多消费者发现,自己奔着“手擀面”的名头去买了产品,回家食用之后却大失所望,完全没有真正的手擀面口感筋道、面香浓郁的特点,反而和机器制作的面条毫无二致。而细究之下才赫然发现,所谓的“手擀面”,根本就不是消费者所认为的是生产者用手工制作的面条,而只是一个商标。

也就是说,“手擀面”这三个字,只是面条的一个商标,而真正的产品其实就是用机器生产的,和手工生产没有任何关系。为此,有大呼上当、感觉自己受到愚弄的消费者一气之下把有关厂家告上了法庭,以对方涉嫌虚假宣传、忽悠消费者为由向其索赔。而法院最终以“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准通则》之规定,故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判决理由,予以十倍惩罚性赔偿。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把“手擀”“手工”“手打”当成是商标的面条企业,远不止一两家,他们无一例外地在产品外包装上挖空心思,比如刻意突出“某某手擀面”的字样,但是却把代表着“手擀面”是商标的“R”字体尽量缩小,让消费者误以为“手擀面”不是商标,就是地地道道的手工擀制的面条。商家的精明背后,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侵害和剥夺。在一些法律界人士看来,企业把“手工面”“手擀面”当作商标来注册使用,已经违反国家相关强制标准,涉嫌欺诈。

商标法第10条第7项明确规定,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误认的,不得作为商标使用。现在很多商家将某一食品的公众化属性注册为商标,并将商标作为产品外包装的核心名称进行使用,一定程度会使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属性产生错误认识,往严重了说,就是欺骗。

对此,需要消费者在选购产品的时候睁大眼睛,避免上当受骗,但更加重要的,是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对厂商的监管,坚决遏制和取缔这种滥用商标的行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苑广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