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工商局:洗洁精等3批次商品抽检不合格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鞠成立) 对接CPTPP规则精准微调知识产权法规 高通拓展在华“朋友圈”知识产权保护是大势所趋 半岛时评:烟草起名“天眼”,流量不是想蹭就能蹭 山东大力推进版权保护运用 去年著作权作品登记23万份 中国首例以电能产品为主体申请的注册商标诞生 西班牙市场惊现中国制造假冒iPhone 价格只要149欧元 浙江省慈溪市市场监管局抽检450批次食品 不合格样品6批次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CBInsights 数据:微软谷歌领跑人工智能专利创新,苹果已经落后了 质检总局通报520种食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 净水行业鱼龙混杂 假产品丛生让人堪忧 台湾再度验出知名茶叶含DDT成分 如何用“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我国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稳步提升 近两年公开数已超美国 蓝天七色公司获得“新型铝单板”等两项专利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糕点47批次样品 不合格1批次 内蒙古工商局:25种羽绒服装商品存在质量问题 广东省公布315批次化妆品抽样检验信息 不合格样品17批次 走近3·15,标准化在行动——标准让消费更美好 山东省潍坊市举办2018潍坊知识产权高端论坛 广东佛山市食药监局:1批次食品内在质量不合格 如家回应“卫生门”事件 称毛巾擦马桶是个案 山东省东营市食药监局抽检7类食品120批次样品不合格6批次 印度专家介绍版权许可和转让的区别 摩尔多瓦参加由拉脱维亚举办的区域性研讨会 首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申报工作启动 为何说“米芝蓮”侵犯了商标权 家具领域3项国标7月1日实施 《权游》第七季被盗版下载10亿次 河北省邯郸市知识产权局到武安市举办知识产权专题培训会 北京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 调解机制面向全国复制推广 广东省质监局抽检80批次发动机润滑油2批次不合格 陕西西安市新城区市场监管局:1批次野森林黄花菜样品抽检不合格 济宁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贵和银座成重点抽检单位 西班牙专家探讨是否可以为Instagram用户名注册商标 北京市食药监局抽检食用农产品157批次样品不合格1批次 专利制度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 知识产权仍是文化“走出去”短板 “脆皮”安全帽敲响劳保监管警钟 太原中学老师发明“教学神器” 已获专利 广东广州市成香源食品有限公司的1批次“豆帝煮”豆类冰沙饮品抽检不合格 湖南长沙加快高校知识产权转化 德州市工商局:培育保护注册商标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10批次儿童玩具产品 3批次不合格 安徽省宣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批次绿豆糕(原味)抽检不合格 工商总局部署公示系统年报数据汇总统计工作 尊重版权是知识共享的前提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重庆“铜梁桑葚”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惩罚性赔偿的“基数”与“系数”

连续两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及知识产权保护时,都提到了“惩罚性赔偿”话题。其中,2018年报告中的表述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2019年报告中的表述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促进发明创造和转化运用”。虽然两年的表述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在某种程度上,惩罚性赔偿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手段。

一枚硬币总是有两面。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本意虽好,也存在“制度落地”的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司法保护的实践中,应当如何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笔者认为,在法治的语境下,司法保护的首要前提是有法可依。

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中,首次明确规定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是2013年新修订的商标法。该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商标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恶意侵犯商标专用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1倍以上3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笔者认为,上述法条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计算赔偿数额的方式,包括权利人损失、侵权获利、许可费的倍数;第二,适用惩罚性赔偿的特定情形和计算方法;第三,赔偿数额包括合理支出。

我们由此可得出结论,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中,惩罚性赔偿并不是计算赔偿数额的具体方式,而仅仅是在“恶意侵权”“情节严重”的情形下加重处罚的措施。而且,加重处罚的数额是通过“权利人损失”“侵权获利”或“许可费的倍数”方式确定的赔偿数额。对照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笔者所言的“基数”指的就是通过“权利人损失”“侵权获利”或者“许可费的倍数”的方式确定的赔偿数额,“系数”则是“1倍以上3倍以下”等关于倍数的规定,具体则需要考虑侵权行为人的“主观恶意”和“侵权情节”。

在2018年12月2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的专利法修正案(草案)中也有关于惩罚性赔偿的内容: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权利人受到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倍数计算的数额的1到5倍确定赔偿数额。对照商标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其基本思路和规则大体上一致,唯一的区别是系数“3倍”与“5倍”的不同。

但是,知识产权司法实务中多年存在着一个难题:由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权利人很难证明其因知识产权侵权遭受到的损失,侵权行为人也很难说明白其因侵权的获利,且由于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不足导致知识产权许可实践欠缺,许多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难以通过“权利人损失”“侵权获利”或者“许可费的倍数”的方式确定赔偿数额,而往往通过法定赔偿或者酌定赔偿的方式确定数额。这也就给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带来了难题,即难以找到助其制度落地的“基数”,缺乏“基数”,又何谈1倍、3倍或者5倍的“系数”?

那么,应当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结合多年司法实践观察,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对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祛魅”,还原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本来面目。惩罚性赔偿并不是计算侵权赔偿数额的具体方式,而仅是恶意侵权、情节严重的情形下的加重处罚措施;另一方面,惩罚性赔偿的适用仍然有赖于当事人充分举证,证明“权利人损失”“侵权获利”或者“许可费的倍数”。只有在存在“基数”的情况下,考虑“系数”才有意义。(作者系北京安杰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