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完善的制度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安徽省淮南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129批次 不合格4批次 科威特成立知识产权图书馆 网络游戏规则可版权性问题分析 欧盟法院明确商标使用不必直接针对消费者 未约定知识产权风险条款一乐企遭受近十万美元损失 甘肃省食药监局公布全省水产品及蛋品抽检结果 华联超市3个批次不合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17年第6期国家医疗器械质量公告 勒索软件攻击暴露中国网络风险:盗版软件存隐患 浙江省安吉开展“安吉白茶”证明商标专项检查 贵州省质监部门查处木质隔热防火门系列案件 一买、二谈、三举报,“恶意索赔”该治! 广东阳江市市场监管局:24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广东揭阳去年查获制假售假案件1004宗 3D打印挑战知识产权保护“底线”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抽查:15批次燃气具产品不合格 浙江宁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北京市食药监局:17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陕西省食药监局抽检12类食品147批次样品不合格5批次 吉林质量抽检报告发布 棉丝产品不合格率居榜首 瑞典Oatly公司输掉了与英国农场的商标战 “假蟹”横行的背后是畸形的“利益均沾” 广东中山市明年前拟建24个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 福建莆田:全面加强鞋业知识产权保护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发布11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 标称内蒙古栾源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2批次潭源古酒抽检不合格 短视频“搬运剪辑”:以营利为目的属侵犯著作权,平台共担责 从“葵花宝典”案谈商品化权益的司法认定 宜宾最牛养路工 创新发明获国家专利 高铁进军美国希望抱团投标重视专利布局 苹果再遭侵权诉讼:但这次他们很冤 吕梁:11家饮用水企业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名列黑榜 南昌:希波羊肉串竟吃出塑料膜 越南对本国知识产权法律作出修订 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佛山巡回审判法庭首次开庭 公安部发出通知要求 元旦春节期间依法严厉打击食药环和知识产权领域突出犯罪活动 网售产品质量国家专项抽查 浙江宁波2家企业2批次产品不合格 光明网评论员:“疫苗之王”,安全之殇,责任之重,人心之痛 广西食药监局抽检粮食加工品样品38批样品不合格7批次 河北省市场监管局抽检:2批次钢铁样品不合格 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一周重要舆情信息盘点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的通知 百佳超市被曝价格欺诈:促销牛奶按原价收费 山东省质监局抽检40批次工业甲醛1批次不合格 2021年度上海奉贤区知识产权巡回宣讲会举行 最高法副院长: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损赔制度 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相关负责人来牟调研 安徽安庆市抽检125批次食品样品 不合格2批次 黑山经济发展部实施欧盟通用实践CP3项目 罗莱家纺因商标侵权被判致歉

“进口食品不等于安全食品”应成生活常识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重点话题,而为了确保吃得放心,越来越多的人不惜花更高的价钱购买相比之下似乎更“安全”的进口食品。然而近年来,出现质量问题的进口食品数量呈上升趋势,“进口食品”的标签不再是那样光鲜亮丽,“洋包装”之下也可能埋藏着食品安全隐患。

澳大利亚蛋白粉、印尼天然燕窝、比利时巧克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盛行,让每一个人与世界,都是联通的。哪怕是地球上另一个角落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也总是可以找到购买的途径,这就是现代社会的便利。而据WTO的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就已成为全球第一大食品农产品进口市场。这样的现实,并不意外,第一,中国人口众多,市场需求旺盛;第二,不否认一些人存在崇洋媚外的情结。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国人钟爱于“进口食品”,也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这还是对国产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的一种无声抗议。不过,国产食品的安全问题存在隐患,那么进口食品就一定安全吗?未必!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发布的《“十二五”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显示,2011至2015年,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不合格食品12828批、6.8万吨、价值1.5亿美元,来自109个国家和地区。这样的现实,令人心痛。

是的,因为国产食品引发了一些危机,然后给一些“进口食品”可乘之机。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进口食品”,一般来说,问题不大。但问题是,“互联网+”时代能带来一定的便利,也能带来一些隐患。比如,一些人就瞄准了“进口食品”背后存在的巨大利润,然后各种钻制度的空子、监管的空子,只为赚得盆满钵满,至于食品是不是符合标准的,是不是安全的?则不得而知。此外,一些“进口食品”也因为各国标准的差异,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让人防不胜防。

事实上,无论是“进口食品”也好,国产食品也罢,其实没有必要过分地去区分它们。对消费者来说,不管你是“进口食品”还是国产食品,都只有一个要求,也只有一个规范,那就是安全的,对身体是没有危害的,这就够了。这就是说,无论是“进口食品”还是国产食品的不安全,归根到底,都是监管的乏力与不作为。对于问题食品,不能依靠消费者当福尔摩斯,而必须依靠监管部门当“守护神”。

在相关部门做好底线的监管工作之外,还应及时普及常识:“进口食品”从来都不等于安全食品。若是一些人过于盲从与盲目,便很可能吃亏。对待“进口食品”,还是应与对待国产食品一样,保持必要的警惕性与鉴别性,唯此,才能避免成为不安全食品的受害者。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