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食药监局抽检760批次食用农产品样品不合格13批次 我国在肺癌、白血病等领域打破国外专利药物垄断 2014年中日企业合作知识产权研讨会在广州举行 广东检察机关知识产权案件入选最高检“十大典型案例” 如何应对"337调查"新动向? 保护知识产权 点燃创新之火 湖南永州江华高新区推动知识产权“变现”解企业融资难题 广东中山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广东五华县市场监管局6月抽检食品不合格率为1% 广东省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20批次网购手机产品不合格2批次 在线教育不应成盗版侵权“重灾区” 广东省广州市质监局抽查21批次床上用品产品不合格3批次 微软Lumia 950涉嫌侵权,原告曾起诉多家大企业 莫让山寨食品“横行乡里” 欧洲专利局发布统一专利指南 爆款故宫日历频遭盗版背后:以同款名义复制伤害创意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抽检:31批次儿童服装类商品不合格 拿什么保护你,新闻作品版权? 印度高官解读印度第一个知识产权政策 “小猪佩奇”商标获跨类保护 海外代购开启“严查模式”,个体代购慌了 广东中山古镇成立知识产权涉外应对专家“智囊团” 山东青岛市“借力扬帆” 保护民营企业技术秘密与商业秘密 国际商标协会宣布于休斯敦举行2021年年会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的通知 曼秀雷敦强力摩擦膏或灼伤皮肤 不涉及中国市场 美国法院对Kaneka诉金达威案作出判决,历时8年多金达威胜诉 广西南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品525批次 10批次不合格 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四川大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加拿大专家介绍如何保护好与新型冠状病毒有关的知识产权 打击侵权假冒成果展访问量突破1000万人次 中国加强侵权假冒行为治理打击网上售假成重点 深企已申请石墨烯相关专利逾700件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抽检:3批次糕点样品不合格 农业农村部公布农资打假十大典型案件 江苏南京知识产权融资经验全国复制推广 山东德州市抽检67食品 14批次不合格 吉林省市场监管厅抽检食品207批次 8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上海市质监局抽查换气扇产品3批次不合格 同仁堂地黄抽检不合格 一年内两上“黑榜” 知乎与搜狗就内容和搜索达成合作 人民日报点名电商“专供”:存在不少猫腻 尤须严管 首届湖北地理标志大会将于九月举办 与音乐人签“霸王条款”?Facebook的版权协议遭业内质疑 集体商标只是莆田鞋品牌突围“第一步” 卢森地板吸水率不合格 北美枫情甲醛超标 又有12家皖企跻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服务联合会 贵州兴义:成功监督移送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 网售儿童座椅存安全风险 不合格检出率为24.1%

版权要落实 仅凭付费够吗?

6月30日,AppleMusic正式上线,而经过了个来月的试用期,该音乐服务已经累积了超过1100万订阅用户,对于一个新的在线音乐服务来说,这个成绩确实是很漂亮的。当然,真正考验AppleMusic的是3个月后,届时免费试用期将会结束,真正沉淀下来的用户才能代表完整的成绩单。总之AppleMusic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反观国内的音乐平台,其实也在逐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付费模式。

自7月份的“最严版权令”出台以来,国内音乐平台纷纷下架了一大批无版权的音乐资源,撤下的歌曲从几十万首到几千首不等。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开始揣测音乐付费时代会不会因为这个通知而加快推进的步伐。但其实早在通知出台前,笔者就留意到环球旗下的几个大牌歌星的新歌要付费才能收听,所以说版权问题的规范化一直在做,只是还差点力度。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音乐资源都需要付费收听了。那么话说回来,国内音乐付费这件事本身又靠不靠谱?

在国外,音乐流媒体服务已经成为年轻一代音乐爱好者收听音乐的首选途径,Spotify、Pandora等知名音乐平台就是这片市场的有力竞争者之一。不同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功能特点各异,可以说是各有各精彩,然而想要最全面的收听体验,掏钱是唯一的手段。目前主流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基本采用包月的模式,用户能够通过付费在更多设备上收听歌曲、获得更高品质的音乐播放权限、去除讨人厌的广告和允许离线听歌等。而获得这些功能的费用也在几美元每月不等,一般不超过10美元。这种付费模式得到绝大部分用户的认可,2014年美国音乐流媒体服务的付费用户量已经达到7700万,这些用户造就了音乐行业收入的27%。

当然不少爱好者还是钟情于买实体唱片,又或是上iTunes这类线上商店购买数字音乐,而这两者在音乐行业的贡献还是属于靠前的那一块。但千万不要认为国外人民就很热衷花钱购买音乐,人都是贪心的,有免费的午餐谁不想要?奈何国外的版权法例和监管体制都相当完善,这免费的午餐没人敢做,做了也没人敢吃。举这个例子纯粹是想说明,人的自制力实在太有限了,在国内版权保护的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相当不完善的当下,要求消费者自觉地购买正版音乐及授权服务那简直是痴人说梦话。

上面这句话也代表着笔者的观点,先不谈付不付费,但盗版的锅决不能往消费者头上扣。当然,如果版权监管是落到实处了,除了正版渠道以外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收听到心仪的音乐,那笔者也会自动自觉掏腰包为音乐埋单。关于消费者会不会为正版音乐埋单,笔者特意在好友微信群中做了个小调查,最多的呼声是:“要收费就不听了!”虽然不知道有没有人为了保持队形而说谎,不过也说明要国内用户养成音乐付费习惯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另一方面,各大音乐平台手握着不少独家资源,比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人气歌唱节目的独家版权也分别被大型的音乐平台瓜分了。版权的分散直接增加了用户付费的成本,如果笔者想要收听这两档节目的歌曲,那就意味着我需要下载不止一个音乐软件,而一旦这些软件需要收费收听,那意味着笔者要花两份钱来听这些音乐了。当然,上述的事例是建立于包月制的收费模式之上,免费收听付费下载的模式下虽然没有这种顾忌,但其实也给用户带来了麻烦。

接下来就是收费模式的问题。目前国外主要有两种收费模式:免费试听付费下载和包月会员。前者以数字音乐商店iTunes为例,用户可以免费试听心仪个歌曲,当然只能试听大概1分钟(具体时长忘了,不过是不能整首听完的),然后付费下载。后面的收费模式则以音乐流媒体为主,用户可以免费听里面的资源,但会在收听过程中插播广告,同时一首歌的试听次数、收听总时长会有所限制,想要完全没限制收听音乐就必须交付月费或年费。

然而,国内的音乐平台收费模式混乱,而且态度也不明确。于是出现了某些歌曲需要付费试听,某些又要付费下载,而一部分资源却又完全免费的乱象,这样的做法或多或少让用户感到困惑,起码笔者就很难适应过来。

记得14年张学友发行《WakeupDreaming醒着做梦》专辑后,某天笔者兴致勃勃地打开某音乐应用试听,结果发现需要支付3块钱(大概吧,记得不是很清楚)才可以收听,直到今天,笔者也没有听过该专辑里的歌。其实3块钱的价格完全不是什么,只是花了钱却只能够“解锁”区区几个歌星的歌总觉得亏,即使明明其他资源都免费。如果当时整个音乐平台的歌曲都要收费且价格在每月10元左右,笔者说不定真会掏钱。

总的来说,国内音乐平台的付费模式前景还不明朗,太多障碍需要突破,动作大了也容易扯着蛋。但版权规范化是大势所趋,没有版权的音乐肯定会逐渐消失,音乐论坛、网盘等分享渠道也会渐渐边缘化直到被取缔。对于网络音乐的付费问题,大家又是怎么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