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手机管家《假冒“校讯通”报告》:湖北黄冈是诈骗重灾区 前两季度甘肃兰州市商标注册量稳步增长 中国移动终端技术专利超80万 国际排名第三 山东省潍坊市质监局:13批次沟槽式管接件橡胶密封圈产品不合格 山东威海市市场监管局:1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 频频爆出诉讼,指纹识别技术领域上演专利“三国杀”! YouTube跟NMPA就未支付版权费问题达成和解 天津市完成2019年第二批发明专利资助申报工作 英伟达和三星就专利诉讼达成和解 河北固安工商开展商标侵权专项整治 辽宁锦州:5个课题申报省知识产权局研究项目 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分组审议 聚焦专利保护力度、深度与广度 苹果公司向比荷卢知识产权局提交“秃鹰”商标的申请 直播可以随便唱歌么?是否构成侵权?法院裁判“定性”网络直播表演行为 美国版权局安全港条款审查意见引发“断网”担忧 日本将对现行《专利法》进行修订 江西赣州中院发布《2018-2020年度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 在湖南长沙直接对话国家知识产权局 两起专利无效案件远程口审7日举行 捷蓝航空诉沃尔玛订制购物服务商标Jetblack侵权 宁波抽查“洋年货”300批次 其中四批次不合格 珠江—西江经济带将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山东省济南市工商局抽检:5个批次鞋类商品不合格 湖南发布2017年度“百项专利转化推进计划”项目 5种不合格食品(“宏达”牌香辣酥等)下架 广西食药监局抽检食品10批次不合格 湖北省20家中小学试点 知识产权教育进课堂 安徽阜阳颍上县市场监管局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 广东抽查22批次家用卫生杀虫用品 不合格1批次 新疆阿克苏新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盘活旅游经济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还有哪些难点和堵点? 山东省潍坊市食药监局抽检600批次食品4批次不合格 江苏连云港市质监局:2批次农用肥料不合格 知识产权报社论:驱动创新发展的“法治引擎” 商标使用超出了授权范围 违约方要负侵权责任 河北省食药监局:1批次蔬菜制品抽检不合格 湖北多举措落实新《商标法》 内维尔.罗尔夫女士卸任英国政府知识产权国务大臣一职 印度尼西亚打击假冒与走私遇到的挑战 辽宁省沈阳市抽检冷冻饮品6批次 不合格2批次 安徽省滁州市工商局部署开展商标代理市场专项整治行动 广西南宁市上林县工商质监查获假冒电器 福建省食药监局:15批次肉制品抽检不合格 三星新专利:通过指纹激活可卷曲显示屏! 上海黄浦区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审判20周年通报会 山西省侯马市市场监管局抽检113批次食品 1批次绿豆芽亚硫酸盐超标 海南省发布《海南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第一版)》 “三层面”发力推动版权经济 北青报:校服印枸杞商标为何引争议 广东上线集成电路产业专利数据库

拿什么保护你,新闻作品版权?

新闻作品版权该如何保护?7年前,《光明日报》法律顾问黄晓曾提出“传统媒体的草养肥了网络媒体的羊”这一观点,即报纸在种“草(原创内容)”,网站在养“羊(用户和流量等)”,网站依靠传统媒体的“草”养肥了自己的“羊”,却不给“粮草钱”。至今,这一观点仍被业界津津乐道。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在黄晓看来,传统媒体不再只是单纯的内容提供者,也在发力新媒体,培育用户和流量;而新媒体也不再只依靠搬运他人内容来养“羊”,开始生产内容和采购版权。但由于自身内容生产能力有限,或者想以最小成本获得更多优质内容,不少新媒体仍会进行侵权盗版。正如黄晓所言,一些新媒体仍然存在去别人家“偷草屯粮”的行为,新闻作品版权问题仍然存在,涉及的法律问题更加复杂。

正因如此,如何加强新闻作品的版权保护,如何在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与公众获取信息之间寻求平衡点,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面临的问题。近日,由中国版权协会、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主办的“保护新闻作品版权论坛”在京举行,相关从业者对上述问题展开了热议。

侵权不容忽视

在媒体融合时代,如果再用单一的传统媒体或新媒体属性对媒体进行划分,已不再全面客观。随着新华社、《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等传统媒体报网融合策略深入推进,其旗下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已成为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媒体代表;而以新浪网、腾讯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则培养了一大批作者,加大了内容原创。

在新华社社长蔡名照看来,如今,无论对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原创内容均是核心资源,新闻作品的版权是媒体的核心资产。只有保护好媒体的新闻作品版权,才能将内容资源转化为版权资产。对此,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张宁均表示认同。在他看来,新闻节目不仅是央视的立台之本,也是其最重要的版权资产,是台里最优质的资源。

黄晓同样认为,新媒体如今除采购版权外,更是在努力培养自己的采编队伍,积累原创内容。而传统媒体依托海量内容,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和二次开发等。从这一层面而言,无论何种时代,内容为王的事实没有改变。

虽然内容愈发受到重视,但新闻作品被侵权现象仍很严重。对此,蔡名照深有感触。在他看来,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化作品的复制和传播越来越便捷,侵犯新闻作品版权的现象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从私自转载转引、不标注作品来源,到对原文改头换面、拼凑嫁接、断章取义等等,这些问题已成顽疾。

作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平台,央视制作的新闻节目更是成为侵权者眼中的“肥草”。张宁表示,央视被侵权最为严重的前5名节目当中,有4档就是新闻节目,比如《新闻直播间》《新闻联播》等,这些节目每天都在被盗播。其中,仅《新闻直播间》2014年的盗用链接总数就接近4万条。“侵权盗用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央视节目的独家价值和收视率,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媒体机构甚至个人任意篡改和歪曲新闻报道的内容,给央视带来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张宁表示。

联合打击盗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造成新闻作品经常被侵权的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公众版权意识不高、新闻媒体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不足、判赔额度低、维权成本高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

张宁建议,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首先,公众要了解版权基本常识,不是所有的新闻作品都是时事新闻,很多深度报道等汇集了新闻工作者的智力劳动和心血,创作完成的文字作品或者视频内容同样可以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其次,新闻单位应联合起来形成协同联动的维权机制,加强主动维权意识,共同打击侵权行为。再次,在加强版权保护的同时,媒体行业应该积极营造新闻作品版权交易秩序和市场环境,形成稳定的交易模式和市场惯例。

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学部副部长王四新表示认可。“除借助集体管理组织、行业协会和版权中介机构等力量外,还可运用技术手段进行保护,增加转载、复制的难度;发生非法转载时,做到有迹可寻、有证可查等。”王四新表示。

“作为新闻媒体,我们乐见自己的新闻作品被广泛传播,鼓励合法的新闻作品发布与转载甚至是跨平台的内容资源共享,但前提是尊重原创劳动,做到‘先授权、后使用’‘先授权、后传播’。如果放任侵权事件发生,长此以往,将影响整个传媒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蔡名照表示。(本报记者姜旭)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