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市场监管局:3批次家用供热水燃气快速热水器抽查不合格 直播售假的背后,“追潮”是否有必要? 吉林省知识产权主要指标实现大幅增长 肯尼亚正在审查知识产权法 科技部:新药重大专项促国外专利药降价超50% 山东潍坊市质监局:1批次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产品不合格 农村假货猖獗 监管力度要“牛”起来 绍兴优化商标权质押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2020年安徽六安市有效商标注册量考核得分位居全省第五位 私人影院也要有尊重版权的公心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抽查29批次学生用品课业簿册产品 不合格1批次 内蒙古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15年农作物种子企业监督检查有关情况的通报 美国最高法院将考虑受理“Google”是否属于商标的争议案件 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推进产业专利导航助力哈尔滨新区行业创新发展 牙买加知识产权局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措施 湖北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食品856批次 1批次青豇豆不合格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抽查:油漆涂料样品合格率为98.57% 广西崇左市食药监局:5批次食用农产品不合格 山东省质监局抽检24批次橡胶密封制品3批次不合格 拓宽知产合作促进中欧贸易 福建省食药监局抽检:1批次柔和老白干酒样品酒精度不合格 欧盟法院判决欧盟成员国可自行规定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损害赔偿 最高检:强化综合司法 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企业该如何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伞? 山西首家挂牌上市的商标知识产权资产正式开市交易 青海海西两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证书 天津市高法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案例:勿碰警戒线 非法流媒体设备把盗版带入大众市场 地毯产品抽检四成不合格 多家知名品牌上了榜 部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召开 浙江绍兴市抽检食品样品30批次 不合格2批次 江苏省溧阳市市场监管局抽检219批次食品不合格样品1批次 立法阅读不妨从尊重知识产权开始 广东省揭阳市市场监管局抽检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2012批次 不合格28批次 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方案推进创新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江苏淮安金湖司法局助力企业知识产权法治保护 东阿阿胶陷虚假宣传漩涡 市场格局或生变 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江西“金溪蜜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广东中山1批次节能灯上黑榜 “好小子”不合格 网媒“免费午餐”何时真正终结? 美国贸易部门认为苹果侵犯高通专利 可能导致iPhone被禁 责令中铁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2014〕Z 27号) 巴西工业产权局发布第一版《地理标志手册》 过氧化值不符合国家规定!这个品牌的红豆饼抽检不合格 欧盟公布新商标指令和新商标条例 围绕“江小白”商标的“李鬼门”正拉开大幕 云南丽江古城区将非遗保护进行到底 哈尔滨市开展农机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标称河南正昌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世健聪优壮牌锌维生素A维生素D软胶囊抽检不合格

以为是现炒实际为速食包加热 外卖速食餐成监管盲区

近日一则“恶心外卖日销40万份”的视频在网上盛传。目前视频真伪还有待认定,当地食药监部门现场检查称未发现过期食品原料和成品,但饿了么、美团已经宣布第一时间将使用该品牌速食包的商家全部下线。

到底有多少外卖餐厅在使用廉价速食包?如果并非现炒现卖的菜品,是否应该向消费者明示?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食药监部门和外卖平台都没有明确说法。业内人士呼吁,本市对餐饮行业的监管,除了要求明厨亮灶之外,还应尽快要求商家公示菜品加工工艺,避免廉价速食餐成为监管“盲区”。

恶心外卖牵出速食包隐忧

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半成品速食包生产企业安徽杠岗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环境恶劣,现场人员称排骨粒都快放一年了,掉在地上的肉也捡起来直接腌制,酱汁则用手直接搅拌。

在速食包行业,杠岗香排在全国第一梯队,日产量40万份,其中超过50%用于外卖,该公司的代理商也遍布全国各地。

虽然该公司很快发出声明,称该视频为剪辑拼凑合成,但梨视频原创团队也表示,可以对视频的真实性负责。

目前,饿了么与美团两大外卖平台已同步下架了涉及相关原材料的餐食商品。不过对于下架商品数量,以及近日外卖销售数量是否受到影响,两大平台并未披露。

“反正我是不敢再点外卖了。谁能告诉我哪些外卖商家100%不用速食包?”曾经是外卖重度用户的金晓丹说,以后还是去餐厅点菜更放心一些。

使用速食包商户或达两三成

记者在美团、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搜索,几乎没有商户提示自己的菜品使用了速食包。但是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呢?

“外卖平台至少得有两三成商户在部分菜品中使用过速食包,而且近年来这一规模还在扩大。”一位曾就职外卖平台的中层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在淘宝上发现,包括梅菜扣肉饭、香菇滑鸡饭、鱼香茄子饭等不少速食包,价格甚至低到只有五六元。但这些速食包微波炉加热几分钟,就能被餐厅卖出动辄二三十元的身价。“一方面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另一方面也提高接单速度。”这位管理人员还透露,速食包口味比较恒定,万一吃出问题,商户还可以把责任推给生产厂家,所以日益受到商户的追捧。

“有些做煲仔饭之类的快餐企业,进入上升期后的第一选择就是放弃店内现场加工,转为订购速食包。靠这个捷径两年能新开20家店,假如全是店内现场加工,成本得多高呀?”另一位餐饮从业人士告诉记者,经营者使用速食包的行为超出了一般大众的消费认知,也成为商家的“绝对隐私”。但截至目前,食药监部门对速食包的使用没有任何明确说法,两大外卖平台也难以要求商户主动公示。他建议,除了明厨亮灶的要求,监管部门应该出台新规,要求外卖平台商户必须公布使用食材和工艺的详情。

他提醒市民,现阶段要想远离速食包菜品,最简单的方式是先去实体店体验,通常付款后十分钟内就能出餐,店内又看不到大锅急炒场景的,很可能就是用了速食包。对于店面难寻,或者几乎没有堂食的平台商户更要格外警惕。

速食包不明示侵犯知情权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律师表示,餐饮商家能否使用速食包,目前并没有相应规定,但商家要尊重消费者知情权。生产地、日期、质量、规格、加工工艺等都需要商户明确告知,否则会误导消费者,以为餐品都是现场制作的。

北京观道律师事务所主任朱金元律师分析,相比现场制作,速食包增加了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因此更需要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规。他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对于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或者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污秽不洁等食品的企业,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可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看着处罚力度不小,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基本都是处罚当批次产品,而不会溯及既往,所以违规违法企业很难伤筋动骨。”他认为,提高处罚力度才能有效打击食安违法现象。本报记者赵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