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青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京培养非遗专业人才 “徐州”江苏徐州开展“服务百家企业、服务百件商标”工作 “茶叶”新疆伊宁警方查获一制作假冒茶叶窝点 “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总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加强版权资产保护声明 “知识产权”云南省举办知识产权运营培训班 “知识产权”昆明市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力度 “成都”成都高新区与联东集团合力打造电子产业园 “知识产权”战疫·创新|首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多措并举抗击疫情 “股权”证监会科技部鼓励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 “产品”恩施市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专项整治 “著作权法”修法:音像产业的“强心针” “专利权”甘肃专利质押新政出台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局 “儿童用品”安徽无为严查儿童用品质量安全 “安徽省”安徽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辽宁省”2014年中国专交会将于9月举办 “未来”2019中国知识产权宣传海报创意设计大赛入围作品公示 “吉林省”吉林举办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才艺展示博览会 “品种”新品种保护能力提升行动开局良好 “商标”旅游也要看品牌张家界旅游商品商标大幅增长 “知识产权”解读《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15] “注册商标”撤销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网上申请一问一答 “纲要”上海举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系列培训活动 “专利”抓牢“金钥匙”莫再上演专利之殇 “专利”泛珠三角区域专利信息应用培训班在海南举行 “瑞金市”“重走长征路,汉藏一家亲”长征唐卡巡展启动 “直升机”中航工业民用直升机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多领域运用 “食品”河北专项整治农村市场售假行为 “农资”南宁工商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知识产权”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2013年)发布 “互联网”北京文博会:跨界融合助推文化创新 “中国”吉里国际艺术区举办“辟新路者--张光宇文献展” “审查员”机械发明审查部举办审查业务研讨会 “图为”中国美术馆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 “知识产权”青海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纳米”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十二五”规划解读 “申请人”商标注册申请常见问题解答 “意见”上海建设科创中心 “机组”“白鹤”亮翅金沙江 “版权”首都版权三大项目亮相2016北京国际图书节 “商标”中关村建设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 “展会”2018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圆满落幕 “知识产权”辽宁举办汽车零部件领域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培训班 “补助费”财政部、文化部:规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商标”乌海市建立商标奖励机制 “互联网”广东局召开促进互联网知识产权发展座谈会 “未成年人”我国将研制网游成瘾预测和诊断测评系统 “商标”海北藏族自治州商标培育工作成效明显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就《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特色”什刹海的假冒“老北京”何时休

“文化遗产”青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京培养非遗专业人才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地方小吃如何抢“食机”护品牌》,如果您对地方小吃如何抢“食机”护品牌感兴趣,请往下看。

近日,北京市王府井地区的老北京风情街发生了一件“怪事”--诸如地锅焖面、天府豆花、臭豆腐等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纷纷被冠以“老北京”的名头。虽然经过管理方整改,大部分涉事摊点的招牌已经陆续更换或撤下“老北京”字样,但有业界人士指出,“冒名”老北京小吃将影响公众尤其是外地游客对老北京小吃的印象,不仅损害了地方小吃的形象,还导致其在品牌化和产业化发展中遭遇掣肘。

市场乱象频现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餐饮小吃的品牌需求也在逐步升级,为此,知名品牌成为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的代名词。但在进行市场扩张的同时,一些地方小吃却遭遇了名称使用混乱、被“搭便车”“傍名牌”、商标被抢注等问题的困扰。

以在全国拥有数万家门店的兰州牛肉面为例。目前,兰州牛肉面已经走出兰州扩张到了全国餐饮市场,但是外地人对其品牌的认知,却不是那么清晰。

为了规范兰州牛肉面市场,2007年7月,兰州市人民政府启动了兰州牛肉面标志征集工作,后选定一幅作为兰州牛肉面的统一标识。2007年9月,兰州商业联合会将上述图案配上“兰州牛肉拉面”的汉字及拼音作为商标,在餐厅等服务上提出7件商标注册申请。2010年3月,指定使用在餐馆等第43类服务上的的第6288786号“兰州牛肉拉面LanzhouNiurouLamian及图”商标获得确权,但目前该商标的“商标流程”一栏显示,该商标处于“撤销无效宣告申请审查中”,其他6件相关商标的注册申请均未能通过初步审定。早在2005年至2006年,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就提出了两件“兰州牛肉拉面”集体商标与两件“兰州拉面”集体商标的注册申请,但均未能被核准。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作为一个区域性品牌,注册商标的缺位反映出兰州牛肉面品牌管理与规范经营的短板以及进行品牌化运营发展遭遇的困境,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地方特色小吃走向全国市场遭遇品牌乱象的“冰山”一角。

尝试打破僵局

据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知识产权推进中心发布的《2012年知名企业品牌重复率及品牌保护调查报告(餐饮业)》显示,我国餐饮业网络品牌的发展存在商标重复率高、网络品牌资源稀缺和网络品牌意识不足等问题。

地方小吃陷入商标困局早已不是新鲜事,比较典型的是沙县小吃。“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沙县小吃。”据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官方网站介绍,目前沙县小吃经营区域已由省内向省外发展,遍及全国各地,全县外出经营沙县小吃的达2万余户,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年营业额超过60亿元。

在如此庞大的数量下,2011年,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使用“沙县小吃同业公会”集体商标的通告,要求沙县小吃店业主统一使用该集体商标,且该集体商标许可证只发给沙县籍人士,会员亦必须是沙县人。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杜颖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冒名”地方小吃的经营行为,需要从我国商标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相关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规范入手来分析及进行制止。“对于已经注册了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的地方小吃名称,权利人通过商标权维权来有效解决市场乱象。”杜颖表示,如沙县小吃已被沙县小吃同业公会注册为集体商标,该同业公会便可以据此展开商标维权。

对于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阳澄湖大闸蟹,可以依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请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等,依据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有关法律予以行政处罚。“值得一提的是,‘冒名’地方小吃的经营者往往在生产服务许可和食品安全卫生等方面也会存在问题,对此可分别依据相关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进行规制。”杜颖表示。(本报记者王国浩)

(编辑:蒋朔)

好了,关于“沙县”地方小吃如何抢“食机”护品牌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