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局”四川局开展省市区联合专利执法检查 “文化遗产”青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在京培养非遗专业人才 “徐州”江苏徐州开展“服务百家企业、服务百件商标”工作 “茶叶”新疆伊宁警方查获一制作假冒茶叶窝点 “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着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总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加强版权资产保护声明 “知识产权”云南省举办知识产权运营培训班 “知识产权”昆明市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力度 “成都”成都高新区与联东集团合力打造电子产业园 “知识产权”战疫·创新|首都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多措并举抗击疫情 “股权”证监会科技部鼓励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 “产品”恩施市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专项整治 “著作权法”修法:音像产业的“强心针” “专利权”甘肃专利质押新政出台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局 “儿童用品”安徽无为严查儿童用品质量安全 “安徽省”安徽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辽宁省”2014年中国专交会将于9月举办 “未来”2019中国知识产权宣传海报创意设计大赛入围作品公示 “吉林省”吉林举办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才艺展示博览会 “品种”新品种保护能力提升行动开局良好 “商标”旅游也要看品牌张家界旅游商品商标大幅增长 “知识产权”解读《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15] “注册商标”撤销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网上申请一问一答 “纲要”上海举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系列培训活动 “专利”抓牢“金钥匙”莫再上演专利之殇 “专利”泛珠三角区域专利信息应用培训班在海南举行 “瑞金市”“重走长征路,汉藏一家亲”长征唐卡巡展启动 “直升机”中航工业民用直升机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多领域运用 “食品”河北专项整治农村市场售假行为 “农资”南宁工商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 “知识产权”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2013年)发布 “互联网”北京文博会:跨界融合助推文化创新 “中国”吉里国际艺术区举办“辟新路者--张光宇文献展” “审查员”机械发明审查部举办审查业务研讨会 “图为”中国美术馆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 “知识产权”青海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纳米”纳米研究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十二五”规划解读 “申请人”商标注册申请常见问题解答 “意见”上海建设科创中心 “机组”“白鹤”亮翅金沙江 “版权”首都版权三大项目亮相2016北京国际图书节 “商标”中关村建设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 “展会”2018年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圆满落幕 “知识产权”辽宁举办汽车零部件领域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培训班 “补助费”财政部、文化部:规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商标”乌海市建立商标奖励机制 “互联网”广东局召开促进互联网知识产权发展座谈会 “未成年人”我国将研制网游成瘾预测和诊断测评系统 “商标”海北藏族自治州商标培育工作成效明显 “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就《外国专利代理机构在华设立常驻代表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知识产权局”四川局开展省市区联合专利执法检查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合理界定“发现权”的保护范围》,如果您对合理界定“发现权”的保护范围感兴趣,请往下看。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发现权”,会发现各种名目的发现权:“‘太岁肉’引发全国首例发现权纠纷案”,“大庆油田发现权之争”等等。这些领域中的“发现权”都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下称《民法通则》)所规定的“发现权”吗?从字面看,法律对发现权的内容并无限制,似乎任何有价值的发现都可以成为发现权的客体。那么,发现权的客体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发现权的起源和历史

人类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而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理论和技术成果。例如,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属于基础理论,而基于相对论开发的原子弹属于技术成果。世界各国对于技术成果一般通过专利的形式予以保护,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629年英国颁布的“垄断法规”。相比之下,对基础理论成果的保护则一直到20世界初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改变从事理论研究的科学家生活困窘的现状,法国巴赛莱梅教授向政府提出要求废止禁止对科学发现授予专利权的建议;法国知识者协会提出给予发现人与著作权人同等的专属权及保护期限;意大利人鲁芬尼提出发现权人应获得相应的成果使用费。一般认为,上述即为发现权的起源。1947年,前苏联首先建立了科学发现国家登记制,随后,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蒙古等国相继建立了科学发现保护制度。1986年,我国在《民法通则》中明文规定了发现权。1967年签订的《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明确把与科学发现有关的权利划入知识产权的范围。

发现权的客体

从发现权的词义和历史来看,显然,发现权与自然科学息息相关。第一,从词义来看,《民商法学全书》认为,“发现是指阐明客观物质世界的现象、特征或规律而提出的一种新认识,发现的成果属于自然科学而不是社会科学”。1978年缔结的《科学发现国际登记日内瓦公约》对科学发现的定义是“对物质宇宙中迄今未认识的现象、性质或规律的认识”。第二,从发现权的产生和历史来看,发现权的产生是受发明专利制度的直接影响,科学发现是发明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发明表达的是改造自然的能力,因此发现权在法律制度上就顺理成章地限于保护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发现。

各领域“发现权”分析

对于自然景观,此类发现以地形地貌、风光景物为典型代表,如北京发现“卧佛”、天津发现“搬山神”等。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确能发现一些前人没有关注的自然现象,但这种认识属于对自然界浅层和直观的认识,并没有抽象出事物本质的属性和规律,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而言并无特别的价值,因而很难被法律评价为值得保护的智力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对动物和植物品种不授予专利权,同时规定对生产动物和植物品种的方法可授予专利权。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使得在专利法中得不到保护的植物品种获得了一种类似专利的保护。换言之,目前动物品种尚没有在专利法领域获得保护,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在生物技术产业有所作为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加强对包括转基因动物在内的生物技术的开发,因此对动物品种提供类似专利的保护显得至关重要,加上动物品种无疑属于自然科学领域,因此将其纳入发现权的保护范围恰如其分。

DNA片段、基因以及蛋白质在我国被认为是化学物质,早在1993年中国专利局发布的《审查指南》中已规定了专利申请中对DNA序列和蛋白质的记载要求,可以推知,在1992年我国通过修改专利法开放对化学物质的保护后,中国专利局实际上已经将DNA片段、基因以及蛋白质作为化学物质予以专利保护。本着权利配置的效率原则,对DNA片段、基因以及蛋白质的相关发现不宜再通过发现权予以叠加保护。

根据《审查指南》的解释,微生物具体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必须指出的是,未经人类任何技术处理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微生物由于属于科学发现,且不具有工业实用性,所以不授予专利权,换言之,此类发现无疑可以纳入发现权的保护范围。

对于矿产资源,此类发现以石油、煤等矿产资源的发现为典型,如大庆油田等。对于矿藏的发现,从物质品种而言并无新发现的意义。但是,必须看到,矿产资源分布尤其是大面积大储量的具体位置是难以知晓的,在前人没有任何启示和指导的前提下,要发现矿藏资源的分布需要付出地质劳动者巨大的体力与脑力劳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类型的矿藏资源的发现也应该纳入发现权的保护范围。

对于古文物、古代遗址,此类发现以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为代表。从发现对象上看,古文物、古代遗址的发现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发现均为已存在的事实,发现人本身不能通过应用发现成果本身取得经济利益。因此发现人对其发现并不具有直接的财产关系,而只有表明身份、领受荣誉等精神利益。《文物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发现文物及时上报或上交使文物得到保护的,由国家给予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这具有强烈的荣誉权的权利内容特征。因此,应当将对古文物、古代遗址的发现纳入荣誉权的保护范围,由国家或社会公共结构颁发荣誉证书或者予以物质奖励。(作者袁博,系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编辑:朱杉杉)

好了,关于“发现”合理界定“发现权”的保护范围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