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站”福建成立7个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分站 “标志”《中国地理标志之歌》正式发布 “作品”字幕翻译引发的一场版权之争 “注册商标”销售假冒知名高尔夫用品获刑一年半 “漳州市”福建漳州:专利权质押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 “中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中药专利 “原告”鄂尔多斯起诉多家商户擅自使用其商标侵权 “北京”十月文学院首签战略“上线”协议 “商标”赤壁着力培育本土品牌拥有注册商标373件 “作品”大学生手绘校园获万元版权转让费 “大栅栏”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加速 “专利申请”福建制定出台新的专利申请资助办法 “知识产权”上海高院召开2011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 “暴风影音”暴风影音联姻华为欲改写格局 “人工智能”三问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产业迎政策红利期三大类推进措施将陆续出台 “山东”山东国际糖酒会搭建贸易合作平台 “怀远县”安徽怀远县开展白酒市场专项检查 “企事业单位”四川验收第四批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工作 “大赛”杭州举办高价值知识产权智能产品创新创意大赛 “商标”广西实施商标品牌强桂战略 “知识产权保护”北京印发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商标”湖北襄城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 “联盟”北京局召开知识产权联盟专利协同布局工作会 “运动鞋”北京丰台工商查扣一批假冒运动鞋 “淋巴瘤”我国首个原研抗癌药获FDA批准 “作品”课堂讲学内容能否被任意引用? “贷款”抵押14项专利获贷款八千余万 “知识产权”广东形成战略统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格局 “蓝皮书”广电蓝皮书:优质节目通过知识产权化开发彰显价值 “雪糕”“雪糕刺客”引抢注?囤积商标的“歪路”走不得…… “商标”江苏南京市成立第一家中学生商标社 “广州市”广州9银行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总额2.5亿 “知识产权”北京昌平法院召开“知识产权专业审判五周年”新闻通报会 “版权”独家版权是“毒药”争来争去谁都没好果子吃 “我市”深圳“中国驰名商标”再创新高 “知识产权”广西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发布 “商标”阜阳颍东今年商标质押贷款融资6000万元 “摩托罗拉”河南农民状告摩托罗拉手机设计侵犯专利 “鉴定”商标鉴定怎么规范?团体标准来了 “知识产权”中关村企业家培训班进行知识产权现场教学 “艺术品”看,实用艺术品这样保护! “商标”斯沃琪公司成功异议“斯沃琪Swatch及图”商标 “南极”南极电商重金“买标”遭质疑 “雀巢”乌鲁木齐雀巢咖啡过半为假货 “绿茶”绿茶餐厅起诉“美团网”侵犯商标权 “知识产权”中关村促成首笔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融资贷款 “代表队”“北外-万慧达杯”知识产权模拟法庭竞赛落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参加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考生可选择意向考站 “重工”中国机械由大到强已经日益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分站”福建成立7个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分站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与地震波赛跑地震预警系统技术待完善》,如果您对与地震波赛跑地震预警系统技术待完善感兴趣,请往下看。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再一次撼动了国人的心,与此同时,地震预警信号传递到了云南、四川等地的26所学校,云南昭通市和昆明市分别在地震波到达前10秒、57秒接到了地震预警。能够抢在地震波到来前提供地震预警,数百条生命就有被拯救的希望。天灾无情,如何在灾难中赢得宝贵的逃生时间,对我国地震预警系统的研发技术提出考验。

对于地震多发国家,分秒必争的预警显得尤为重要。专家表示,我国地震预警系统的核心技术指标已走在世界前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不逊于日本等发达国家。预警系统的覆盖面积世界最大,可覆盖人群达3亿人。但由于目前技术尚存预警盲区和误判的可能性,地震预警系统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谨慎。

“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根据地震发射出的p波、S波速度不同,利用低破坏、高速p波与高破坏低速S波的时间差,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提前发出预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我国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尚处在试验阶段,利用这一技术取得效果最成功的是海啸预警。地震相对于海啸,其形成时间短,预警实际效果有限。

专利创新领跑地震预警

本月云南鲁甸地震的成功预警依托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自主研发的ICL预警系统。“我们有五项地震预警技术是全球首创,在国内已提交了15件发明专利申请。”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ICL地震预警核心技术指标中,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误报漏报控制已走在全球最前沿,预警系统响应速度比日本快25%,在过去3年未出现过误报漏报情况,我国预警系统覆盖面积目前已达到1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3倍。

记者以“地震预警”为关键词进行中国专利文献检索发现,截至2014年8月11日,共有相关专利申请93件。内容涉及以电视、智能手机、LED灯等不同载体为终端的预警方法,以及各类预警装置等。地震预警作为一套复杂的技术系统,涉及地震学、物理学、人工智能、IT技术、工程技术、地震预警范围学等众多领域。正是由于高度的专业性、复杂性,以及对公共安全环境的价值,该领域的研究更需要资金、人才的投入。

“国家大环境下鼓励创新驱动发展,鼓励创新氛围,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没有这个支持我们恐怕走不到现在。”王暾自豪地介绍道,以完全自主创新为支撑,ICL地震预警系统的技术创新成本为7亿元,仅是日本投入的1/10,这也低于中国地震局原拟定的计划。

盲区误判制约减灾实效

研发团队的技术创新,为我国地震预警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那么,如此高精尖的预警系统,是否存在设计缺陷呢?据王暾介绍,所有的预警技术都存在盲区,理论上预警系统的响应时间越短越好。目前技术条件下,ICL预警响应时间为6秒,这个时间乘以地震横波的速度——3.5公里/秒,即出现21公里为半径的预警盲区。震中二十几公里范围内的极震区受灾民众最需逃生,而盲区的存在大大制约了预警的实际减灾效果。但相比日本9秒响应时间、31.5公里盲区,我国的技术研究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对于该系统的应用,徐锡伟更显谨慎,他认为,未来的地震预警系统对生命线工程的预警价值可能更高,如高速列车、核电站、输油输气管线等能够引起次生灾害的重大工程,能够在地震发生时紧急停止、关闭至关重要。“最需要及时逃生避难的极震区可预警时间过短甚至有盲区存在,影响着预警实际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两三秒记录到的地震波如何迅速、准确的识别大地震的到来。而一旦出现误判,城市内重大工程的关闭重启将带来极大的损耗,适得其反。”徐锡伟介绍。

高端技术水准的地震预警系统无疑将为地震多发区的百姓带来福音。本次云南鲁甸地震预警效果很好,而减灾效果远远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接受预警信息的终端数量有限,应用软件的覆盖率不高。日本自2001年开始建设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在高效的组织和管理系统的构建下,6年后将该系统推广到民间,为社会提供预警服务。

精准判断是预警系统得以推广的前提,谈及今后的工作部署,王暾表示,需进一步提高技术指标,攻克存在的预警盲区。此外,还需加紧国际专利布局,尽快填补我国地震预警技术在国际专利申请上的空白。“为了有效保护技术创新,更好地服务民众,应注重地震预警知识产权保护,在走出国门时,也能够提高我国在公共安全技术领域的国际形象。”王暾表示。(记者冯飞实习记者陈婕)

(编辑:刘珊)

好了,关于“预警系统”与地震波赛跑地震预警系统技术待完善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