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版权产业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之间有什么关系 “剧本”加强原创剧本保护,推动影视产业发展 “假酒”北京:12个制售假酒团伙被端掉 “版权”北京国际影视版权交易平台正式开通 “若干意见”用市场激活创新向创新者让利 “专利申请”新型储能“蓄力”专利技术“加码” “标志”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在扬州召开 “网络”5G发展冲刺智能时代来了 “品牌”通用84年老品牌庞蒂克正式倒闭 “技术”专利买卖也能上网了 “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持续创新完善护航经济发展 “数字”“水印”利剑是否能斩盗录“毒瘤”? “知识产权”试论新发展理念下审协中心的服务新模式 “国货”这些国货为啥让人着迷? “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十周年】上海:多措并举,全面推进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提升 “科技”创新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上海”《仙剑奇侠传》制片方对簿公堂 “游戏”VR内容: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 “压缩空气”“大电池”释放大能量 “措施”著作权法修订应完善技术措施条款 “电影”修复电影:版权还是邻接权? “孤胆”“批片”扎堆,风险很高 “中关村”如何打造中国的“百老汇” “山西省”山西资助优秀专利技术推广发明专利优先 “农业”加快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支撑农业经济提质增效 “波音”悬浮式全方位3D打印技术获批专利 “北京”30余万种出版物将亮相第10届北京国际图书节 “融资”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助力文化企业 “华为”何必在低端市场拼得头破血流 “知识产权”粤港澳知交会促成知识产权交易逾17亿元 “疫情”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数字”数字出版:多方来布局市场待掘金 “知识产权”[新春走基层]老国企的乔迁之喜 “广安市”4G开启智慧城市新生活 “商标”小微企业要抓创新发展的“根儿” “药品”修正药业“斯达舒”被指商标与药名混淆 “青州市”山东青州积极推进专利质押融资工作 “海信”海信:集成创新铸就中国品牌 “盘锦”多彩GI(辽宁篇) “科技”首都科技服务业协会在京成立 “化学”LG化学与星源材质合作:出口分离膜专利技术 “冬奥会”专利,筑牢冬奥安全防线丨科技冬奥进行时 “作者”增加追续权,平衡作者与艺术商利益 “知识产权”吕薇:关注知识产权,真情从未走远 “中国”JohnRussell:想走出去必须重视知识产权 “首钢”自动驾驶让冬奥更智能丨科技冬奥进行时 “卡拉”工行封杀第三方支付企业“拉卡拉” “专利”湖北一企业39项专利换回3亿贷款 “标志”论地理标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 “重庆”知识产权作抵押发明专利助药企获贷

“产业”版权产业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之间有什么关系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吕薇: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创新》,如果您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吕薇: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创新感兴趣,请往下看。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创新驱动进行了重要部署,并提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怎样理解这一重要精神?为什么要以全球视野来谋划和推动创新?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实现创新驱动?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

(一)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强调以全球视野来谋划和推动创新。应该如何理解十八大的这一重要精神?“全球视野”主要指的是什么?

吕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以全球视野来谋划和推动创新,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实现创新驱动,对于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我国低成本制造的优势正在减弱;随着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靠拼资源、拼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随着产品结构升级,部分行业从低端转向中高端产品,与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引进难度加大,我们的产业技术发展必然要从引进技术模仿创新转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提高自主研究开发的份额。加上发达国家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我国外部贸易环境比较严峻,不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制造业的优势有可能就会丧失,就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被动挨打。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球视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首先,从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竞争的视野来进行创新布局。放眼世界,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新科技革命的巨大能量正在不断蓄积,能源、信息、生物、材料等领域正孕育着重大技术突破,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围绕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全球分工格局正在酝酿形成。比如,美国多次发布“美国创新战略”,提出将研发投入提高到占GDp3%这一历史最高水平,力图在新能源、无线网络、先进车辆、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基础科学和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提出智慧增长、包容增长、可持续增长,支持卓越科学研究,保障产业创新领导力,宣布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以保持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面对这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率先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并走向新的繁荣。我国研究开发强度居发展中国家首位,甚至超过部分高收入国家,但我国还不是科技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总体能力和水平还存在相当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和紧跟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密切关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变化的最新动向,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进行科技和创新布局,以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二是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促进了信息、技术、知识、人才的跨国流动,推动了生产力要素和科技资源的全球配置。这要求我们必须利用和整合全球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质量。比如,引进海外科技人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走出去”兴办研发机构,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等。同时,随着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技术复杂度增加,传统的创新模式发生变化,创新组织呈现网络化、专业化的趋势,创新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已不是在一个企业内部、一个地区内部、甚至一个国家内部完成;研究开发服务外包的兴起,加大了对创新服务的需求,小企业在创新网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科技创新需要充分借助世界科技资源,包括技术、人才、资金等“硬”资源,也包括管理制度、科学文化等“软”资源,开放与合作成为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特别是目前人类发展面临一些共同的难题,如应对气候变化、增加能源供应、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以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等,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开展技术创新与技术的推广利用;需要我们在更大范围开放创新,从全球视野寻求、整合、运用科技资源。

三是掌握运用国际规则,保障全球范围内谋划和推进创新。一方面,随着科技资源全球化流动、配置和开放创新,合作创新和资源配置的新模式不断出现,新的规则和制度正在逐步形成,需要我们研究并加以运用。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重点,各国纷纷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创新,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利用投资协议、贸易政策和知识产权等国际规则保护本国的利益,抑制其他国家的创新。比如,我国的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遇到美欧的“双反”调查,一些优势行业企业在美国等遭到“337调查”等。又如,近些年欧美等国将我国的创新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战略对话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研究、掌握和运用国际规则,推进开放创新;又要增加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提升我国在制定国际规则中的话语权,保障我国企业的合法利益。

(二)

记者:以全球视野来谋划和推动创新,面临着哪些深层次问题?从世界范围看,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都是创新的主体。党的十八大报告也强调,要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对于我们真正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吕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都在不断地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目前,创新环境建设稳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科技对社会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显著。但从全球范围看,我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高,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能力还不强,一些核心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体制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比如,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尚未形成,企业创新的动力机制不完善;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还不普遍,平均研究开发支出强度仍较低,大部分企业创新能力薄弱;政府科技经费配置效率亟待提高;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出口不畅,对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培育不足;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薄弱,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显不足,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保护;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影响了创新创业企业的发展,以及新技术、新成果的商业化等。

创新的本质是将创造技术和支持的能力转变为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产业和产品新技术发展创新最为敏感。因此,企业理应是创新的主体。以企业为主体的核心是,企业是技术集成、创新成果产业化、商业化的平台。只有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创新,才能加快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才能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才能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也才能真正做到以全球视野来谋划和推动创新。

最近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一个核心内容和任务,就是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为我们下一步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三)

记者:国际竞争历来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如何更快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吕薇: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解决3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提高企业的创新动力。二是如何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合作。三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一,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创新动力。企业是否愿意创新取决于创新能否给企业带来效益,企业创新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关键是要带来效益和盈利,所以企业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市场需求推动和对未来盈利的预期。从这个角度看,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关键是要发挥市场机制,激励创新的基础性作用,提高企业的内在创新动力和能力。

创新型企业分为成熟行业的创新企业和新兴行业的创新企业两类,这两类企业具有共性,又有特殊性。成熟行业的创新企业大多是改进创新。新兴行业的创新企业利用新技术瞄准新市场,对外部环境要求更高,重要的是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投资。因此,激励企业创新应该实现普遍政策和特殊政策相结合。首先,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各种企业平等获得要素资源。其次,要有重点地落实政策,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其三,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侵权成本,降低维权成本。

第二,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体制,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活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关键是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集成产业化和商业化平台,但并不是说创新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要在企业内部完成。在科学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应该有效地发挥大学和研究院所的优势。企业主要是主导创新过程,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产业化当中发挥主体作用。因此,一方面要改进政府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增强企业在应用性科技计划项目决策中的参与程度,从源头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成果转移责任和机制,以合理的知识产权和利益机制引导产学研合作,形成长期的合作研究机制。同时,要减少体制障碍,促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以及研究机构与企业的人员流动。

第三,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效发挥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政府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外部性比较强,创新过程中容易出现市场失灵,政府应在市场难以调节,企业无力或不愿投入的领域有所作为。具体来说,政府要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战略领域的发展,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要多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采取一些普遍性的激励作用。在新型技术产业领域,要公平地对待各种技术路线,以环境、能效、安全等标准作为市场准入的门槛,不要过早地用规模标准限制小企业的发展。要努力实现创新政策从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向,把创新政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各个方面。(记者马志刚)

(编辑:朱杉杉)

好了,关于“企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吕薇:以全球视野谋划推动创新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