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徐州工商将开展“护农月”活动 “音像制品”贵州一男子贩卖盗版光碟被判刑 “重工”[本网讯]三一重工:创新产品驰援日本灾区 “可口可乐”外观创新时专利保护同样重要 “知识产权”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服务联谊会成立 “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文化:肩负责任与使命 “网店”网店诱惑:刑警弃公职开网店被诉售假获刑5年 “船舶”船机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将出台 “软件”中国软件正版化不是一场“秀” “电影”“微”制作演绎原创内容的大商机 “海牙”WIPO成员国大会国际条约加入量创新高 “潼南”潼南:罗盘山猪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审查员”专利复审委赴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调研 “交易所”2012年北京产权交易所知识产权交易额达62.47亿元 “内蒙古”第五届中国专利周内蒙古地区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会将在呼市举行 “中国”中国出版集团去年输出版权404项 “华为”华为:支持苹果拒绝破解iPhone “知识产权”全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举报投诉培训班举办 “雪豹”“一山”可容两只“雪豹” “名媛”专利被侵权“名媛”获赔10万 “盛大”盛大公司擅播电影被判侵权 “专利”北京市专利商用化资助最高限额达百万 “出版商”[本网讯]中英共话数字时代版权保护 “知识产权”北京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异彩纷呈 “项目”武汉评出首批专利信息利用项目 “知识产权”法治蓝皮书:去年我国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个体工商户”宁夏鼓励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 “微软”微软与夏普达成最新exFAT知识产权授权协议 “知识产权”[本网讯]西安中学开展知识产权社会实践 “加多”加多宝或赔数亿?凉茶或现三国争霸? “亚洲”我在博鳌亚洲论坛|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4月18日启幕 “北碚”重庆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助推专利技术发展 “版权局”美国版权局:手机越狱合法平板电脑不适用 “影视”影视业热钱涌动发力版权资源布局海外市场 “福尔摩斯”内地出版商购得福尔摩斯系列最新作品版权 “知识产权”从知识产权视角看最高法院工作报告 “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尝试版权输出新方式 “制品”中国国际标准录音制品编码中心成立力促音像制品版权保护 “版权”石家庄多家KTV因版权费成被告 “特许经营”特许经营:如何迈过知识产权“门坎儿”? “团队”广东首创“团队引进”模式揽科技人才 “所述”格力新专利申请保障女性夜行安全 “厦门”“岩韵”商标侵权案一审有果 “摩托罗拉”德法院裁定摩托罗拉移动侵犯苹果照片显示专利 “商标”商标意识淡漠折射汉企思维局限 “种子”上海将建区域性现代农作物种业中心 “知识产权”加强文化建设推动创新发展 “中天”[本网讯]中天科技利用“知识产权银行”推动自主创新 “密云县”北京:引种新品种薯密云农民增收 “音乐节”打造音乐节品牌任重道远

“农资”徐州工商将开展“护农月”活动

今天,知识产权信息珠珠给大家分享带来的《技术特征的唇齿相依——整体考量现有技术方案的典型应用之一》,如果您对技术特征的唇齿相依——整体考量现有技术方案的典型应用之一感兴趣,请往下看。

【弁言小序】

技术方案是由多个技术特征有机组成,对于技术特征的考量不应从技术方案中孤立出来。割裂技术方案的整体性,容易忽视发明真正的构思所在,犯“生搬硬套、简单拼凑”的错误。

两个公知常识的组合并不必然成为公知常识,并且公知常识的组合并不当然属于免证范畴,在当事人或者裁判者提出合理异议的情况下,提出主张一方应当进行充分说理或者举证证明,否则其主张不能得到支持。

【理念阐述】

判断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就要判断发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专利审查指南》给出了发明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的一般性判断方法,即“三步法”。根据“三步法”的第二步规定,在确定区别特征和发明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时,首先应当分析要求保护的发明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有哪些区别特征,然后根据该区别特征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可见,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技术特征的对比为基础的。

在审查实践中,将权利要求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时,常见的问题是将权利要求与最接近现有技术中的“对应技术特征”进行比对,将权利要求的其他技术特征和其他现有技术进行对比,而忽视了权利要求中各个技术特征的关联性和整体性,也忽视了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由多个技术特征有机组成。上述判断方式容易导致创造性判断中将技术特征从现有技术中孤立出来,割裂技术方案的整体性,容易犯“事后诸葛亮”和“生搬硬套、简单拼凑”的错误,导致创造性判断陷入僵化、教条甚至片面的误区。

两个公知常识的组合并不必然成为公知常识,并且公知常识的组合并不当然属于免证范畴,在当事人或者裁判者提出合理异议的情况下,提出主张一方应当进行充分说理或者举证证明,否则其主张不能得到支持。

【案例演绎】

该案涉及一种高效保温电热水器,其不仅能保障电热水器的保温性能,还能防止真空绝热板受损。权利要求1为:“一种高效保温电热水器,包括外壳(1)、内胆(2)、发泡保温层(3)和真空绝热板(4),发泡保温层和真空绝热板位于外壳与内胆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绝热板被包裹在发泡保温层内,真空绝热板与内胆之间设有使两者隔开的间隔条(5),间隔条为EpS塑料材质制成,并粘贴在内胆上,所述发泡保温层为聚氨酯保温层。”

关于创造性,请求人认为,以附件1作为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区别特征在于:(1)真空绝热板与内胆之间设有使两者隔开的间隔条,间隔条为EpS塑料材质制成,并粘贴在内胆上,(2)发泡保温层为聚氨酯保温层。区别特征(1)部分被附件2公开,部分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或者区别特征(1)被附件6公开,区别特征(2)被附件2或5公开。因此,权利要求1不具备创造性。

专利权人认可上述区别特征,但提供证据1、2,以证明上述区别特征没有被公开,也不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对此,无效决定认定:权利要求1与附件1特征对比后,存在区别特征(1)和(2)。该专利说明书第0010段记载“间隔条为EpS材质制成,并粘贴在内胆上。EpS材质不仅具有较好的绝热性能,而且当保温层进行发泡时,EpS材质的间隔条能融合到保温层中,有利于保温层的充分发泡”。证据2表明EpS在77℃时已经开始变形,温度达到116℃至180℃时则收缩形状,变化明显,而证据2又表明聚氨酯发泡温度通常是在137℃至153℃。该专利利用了EpS和聚氨酯的物理特性,使EpS间隔条在聚氨酯发泡前支撑绝热板以防止绝热板与内胆和外壳的接触,但在聚氨酯发泡温度升高、自身强度上升的过程中,使EpS逐渐变形、收缩并“融合”到聚氨酯保温层中,从而有利于保温层的充分发泡。因此,该专利中的区别特征(1)和(2)彼此配合使用,即当聚氨酯保温层进行发泡时,EpS材质的间隔条融化并与聚氨酯融成一体,以使聚氨酯材料充分发泡,应当将区别特征(1)和(2)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基于该整体区别特征,权利要求1实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部件,使绝热板和内胆以及外壳不接触,并且在聚氨酯保温材料发泡时能使聚氨酯材料充分发泡。

虽然附件2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热水器低热损热水箱,该热水箱中设置定位块4和支撑托5,定位块4与支撑托5在热水箱和外壳之间形成3点定位,以使外壳保持与水箱同心,注入发泡剂和发泡过程中定位可靠,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发泡聚氨酯直接注入发泡保温技术,但是附件2没有公开定位块4和支撑托5的材质为EpS,也没有公开当保温层为聚氨酯材料时,作为内胆与外壳间隔部件的定位块的材料需要与聚氨酯保温层配合使用,因此,附件2没有给出在聚氨酯的保温层中选择EpS的间隔条的启示。请求人用附件3、附件4、附件6作为公知常识性证据,以证明将隔热条选择为EpS材质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然而,附件3公开的是EpS具有优异持久的保温隔热性能、独特的缓冲抗震性、抗老化性和防水性能,因而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附件4公开的是绝热容器与绝热材料及绝热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具体公开的是EpS用作绝热材料,附件6公开的是分隔条可以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热塑性树脂包括发泡聚苯烯(EpS),可见附件3、附件4、附件6仅涉及EpS作为绝热材料(隔热材料)使用,并不涉及间隔部件与保温层之间材料上的配合关系,附件3、附件4、附件6只能证明EpS是本领域中常见的隔热材料。由此可知,附件2、附件3、附件4、附件6是分别考量间隔条和保温层的材料选择和作用,并不涉及间隔条和保温层材料的配合关系,并没有给出采用上述整体技术特征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启示,也没有给出其相互结合的技术启示。

此外,EpS的间隔条以及聚氨酯的保温层分别是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并不能证明“EpS的间隔条与聚氨酯的保温层的配合使用”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也不能证明上述公知常识的结合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具体原因如下:保温层和间隔条材料的选择是在大范围内进行的选择和搭配,此时的选择通常考虑材料的特性,证据1表明EpS在77℃时已经开始变形,温度在116℃至180℃则收缩形状,变化明显,而证据2又表明聚氨酯发泡温度通常是在137℃至153℃,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两者的物理特性和常规的使用方式,会发现同时使用两者时存在一定冲突,即EpS作定位块会在发泡过程因变形、收缩等原因无法实现定位的基本功能。但是,该专利却发现为了避免绝热板和内胆以及外壳的接触而设置的间隔条在保温材料发泡之前是必须存在的,否则无法起到间隔作用,但是当保温材料聚氨酯发泡时,绝热板与内胆以及外壳之间实质上还存在处于逐渐发泡过程中的聚氨酯,此时起到隔离作用的除了间隔条还包括发泡后聚氨酯,那么在间隔作用的同时,为了更好地使其发泡,选用了EpS材料,其在聚氨酯发泡过程中收缩、变形,甚至融化,从而腾出更多的空间使保温层充分发泡,可见,在聚氨酯的保温层中选择EpS间隔条取得了上述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因此,基于现有证据,不能证明“EpS的间隔条与聚氨酯的保温层的配合使用”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也不能证明上述公知常识的结合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请求人关于“权利要求1相对于附件1、附件2和公知常识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的无效理由不能成立。

基于同样的理由,请求人关于“权利要求1相对于附件1、附件5和附件6的结合不具备创造性”的无效理由不能成立。

综上所述,技术特征之间存在关联作用,应当在认定技术问题时关联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判断,现有技术涉及的技术特征也应当整体考量。两个公知常识的组合并不必然成为公知常识,并且,当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两者的物理特性和常规的使用方式,会发现同时使用两者存在一定冲突时,需要请求人举证证明两者的结合使用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陈玉阳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

(编辑:晏如)

好了,关于“聚氨酯”技术特征的唇齿相依——整体考量现有技术方案的典型应用之一的内容就介绍到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您喜欢

相关阅读